《靖康緗素雜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靖康緗素雜記》10卷,宋黃朝英撰。黃朝英,字士俊,福建建州人,仕履不詳。此書約成書于北宋末年。南宋人著錄和稱引此書,均作《緗素雜記》,明代始出現《靖康緗素雜記》的書名。“靖康”二字系明人妄加,但今天通行各本均用此書名。據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此書所記共200事,今本僅有90條,元代陶宗儀纂《說郛》時尚見過足本,今天所傳節本大概是經過明人刪削而成的。
此書內容著重考據論辨,是研究宋代考據之學發展演變的重要資料。南宋時此書已經引起很多學者的重視,宋人筆記中常常引述它的論證,《四庫提要》稱它“引據詳明,皆有資考證,固非漫無概括抵,徒為臆斷之談”。李慈銘將此書與王觀國《學林》、王楙《野客叢書》并稱,這種評價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此書考證范圍主要是六經史書及前人詩文,如第3卷“軒渠”條引《后漢書·薊子訓傳》“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句,謂“軒渠”是“欲舉其身體以就父母之狀”,并辨蘇軾等人詩文誤用“軒渠”一詞。以外如第1卷“吹臺”條考繁臺即古吹臺,第3卷“五松”條辨秦皇封泰山松為五大夫,后人不知五大夫是秦爵之稱,遂誤解為五株松樹等等,均考證翔實,辨駁得體。《郡齋讀書志》稱黃朝英為王安石之學,而此書確實頻頻引述王安石《三經新義》及《字說》,因此也引起了一些南宋學者的非議,但如果排除門戶之見,就不應該否認此書的學術價值。
此書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霞外捃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韋蘇州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