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風神
古代詩學概念。與“才藻”相對而言,指藝術作品中具有的精神風采。原是六朝品鑒人物的用詞,《世說新語》及劉孝標注中多見,如《德行》注引《文章志》“風神秀徹”,《賞譽》稱王彌“風神清令”,《賞譽》注引《續晉陽秋》謂“弘雅有氣,風神調暢”,《任誕》注引《中興書》“風神魁梧”,大抵指人的瀟灑風度。進入文藝批評領域,唐代韓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驛中見寄》:“遺我行旅詩,軒軒有風神。”宋代姜夔就書法之“風神”論曰:“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澤潤,七須背向得宜,八須時出新意。”(《續書譜·風神》)他說明的方面頗為雜亂,但卻表明了“風神”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擴大。而明胡應麟詩論中的運用,則含義較為明確,是指藝術作品內蘊的風采、氣質,《唐音癸簽》:“唐初七言古以才藻勝,盛唐以風神勝,李杜以氣概勝,而才藻風神稱之,又加以變化靈異,故遂為大家。”《詩藪》:“盛唐王、岑、孟、李,永之以風神,暢之以才氣,和之以真澹,錯之以清新。”他對詩歌作了理論性分析:“體格聲調,水與鏡也;興象風神,月與花也,必水澄鏡朗而花月宛然。”王驥德《曲律》所論雖較虛涵,但基本指向與胡應麟是一致的:“妙處正不在聲調之中,而在字句之外;又須煙波渺漫,姿態橫逸,攬之不得,挹之不盡,摹觀則令人神蕩,寫怨則令人斷腸,不在快人,而在動人,此所謂風神。”清姚瑩《論詩絕句》:“俊逸何郎妙絕倫,最雄俊處最風神。”也是指文字形跡之外呈現的風采、精神。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顧況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