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中有畫
與詩學密切相關的古代美學概念。見于宋代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蹦υ?,盛唐詩人王維的字。通過對于王維詩畫創作的欣賞與評論,蘇軾以簡潔精當的語言,概括了中國詩與中國畫的某些藝術特征,說明了不同藝術類型之間的相互滲透與彼此生發的藝術交流,揭示了藝術創作與審美欣賞的普遍規律。作者認為,“詩畫本一律”(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是語言的藝術,是無形的畫,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內在的神韻是通過如畫一般的生動形象來傳達的。詩要有意境,而詩的意境與繪畫一樣,必須具有生動的藝術形象,令人有歷歷如在目前的感覺。而繪畫雖是一種視覺藝術,它運用可見的筆墨,具體地狀物寫景,描繪形象,以形傳神,融形象與感情于一爐,給人以審美愉悅,強調的是畫中要有詩般的意境和韻味。這一理論,在當時就產生了影響。晁以道和之云:“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睆娬{了如畫的藝術形象與詩歌韻外之致的完美統一。后世如明代李贄更是據蘇軾之論而加以發揮,他在《詩畫》一文中說:“(卓吾子)因復和之曰:‘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杜子美云:‘花遠重重樹,云輕處處山?!嗽娭挟嬕玻梢宰鳟嫳疽印L迫水嬏以磮D,舒元輿為之記云:‘煙嵐草木,如帶香氣。熟視詳玩,自覺骨戛青玉,身入鏡中?!水嬛性娨?,絕藝入神矣。”(見李贄《焚書》卷五)這一理論,揭示了內容與形式,具體與概括、物象與意象諸種關系,對后世美學中的形神、情景諸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詞必己出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為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