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編圯下
【出典】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
【釋義】 圯下即橋下,東楚人稱橋為圯。秦末,張良未發(fā)跡時,曾于下邳橋下為一老父取墮履,老父授予一編書,即《太公兵法》。張良習(xí)誦之,遂精通兵法,成為劉邦的謀臣。后因用作稱頌人精熟兵法、富于韜略的典故。
【例句】 已授一編圯下,卻須三顧隆中。(張孝祥《西江月·張欽夫壽》1708)這里用張良事以同姓相切,稱美張欽夫韜略在胸,有待施展。
上一篇:典故《一編書是帝王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