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詞必己出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原是唐韓愈討論創造性地運用文學語言的問題。語出其《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樊紹述詩賦文章)多矣哉,古未嘗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難也! ……銘曰:惟古于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后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覺屬,神徂圣伏道絕塞,既極乃通發紹述。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在這里,作者借為樊紹述(宗師)寫墓志銘的機會,標舉“詞必己出”的宏論。如果結合韓愈的其他文章來讀,則其理論意旨自明。其《答李翊書》云:“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在有關藝術形式、文學語言的創造性方面,“惟陳言之務去”與“詞必己出”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務去陳言,是從反面著手,掃除文學創作的一切陳辭濫調,如寫美人則柳眉杏眼、西施王嬙;狀景物則春花春鳥,秋月秋蟬。彼此沿襲,相互剽竊,沾沾自喜,不以為恥,文壇積弊,由來已久。“從漢迄今用一律”,慨嘆無覺悟指迷之人。而“詞必己出”,則以覺悟指迷自任,從正面著眼,從積極方面強調文學語言的創造性,即其《答劉正夫書》所稱“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但是,窮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文學語言一“久”,又會因久生弊,代代相襲,不見自家面目而令人生厭。所以韓愈又有“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何其難也”的慨嘆。因此所謂“己出”,就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強調文風的個性化,從而進行新的創造。“詞必己出”,光景日新,既是藝術上的獨創,也是詩歌創作的生命力之所在。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許南英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中有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