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蘇曼殊
原名戩,字子谷,改名玄瑛,曼殊為其出家后的法號。父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母為日本人。生于日本橫濱。五歲回原籍。十五歲,入日本大同學校。十六歲出家為僧。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1902),入青年會。次年,入日本成城陸軍學校,參加拒俄義勇隊,后任教于蘇州吳中公學。光緒三十年,游暹羅、錫蘭,學梵文。光緒三十三年,在日本與幸德秋水等組織亞洲和親會,以反抗帝國主義為宗旨。同年,與魯迅籌辦文學雜志《新生》,未成。清末帝宣統元年(1909),任教于爪哇中華學堂。辛亥革命后回國,參加《太平洋報》工作。1913年,發表《反袁宣言》。一生三次出家,三次還俗。交游廣泛。富于浪漫氣質。懂日語、英語、梵文。能詩善畫。有詩百馀首,多七言絕句,多寫男女幽怨之情及個人身世之感。詩語輕靈清新,纏綿悱惻。柳亞子贊其詩“好在思想的輕靈、文辭的自然、音節的和諧”(《蘇曼殊之我觀》)。高天梅評曰:“其哀在心,其艷在骨,而筆下尤有奇趣”(《愿無盡廬詩話》)。郁達夫評曰:“用詞很纖巧,擇韻很清諧,使人讀下去就能感到一種快味”,但其人其詩都“缺少獨創性,缺少雄偉氣”(《雜評曼殊的作品》)。其詩作有箋注本《燕子龕詩箋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文言、小說有《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等;譯作有雨果的《悲慘世界》、《拜倫詩選》等。有《蘇曼殊全集》。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藝苑玄機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