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嶺雲海日樓詩鈔
詩別集。十三卷。丘逢甲撰。1913年廣州清風橋文茂印務局印制本,原為十二卷。線裝二冊,丘輯輔、丘兆甲編,收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1895)至1912年之詩。無總目。卷末丘輯輔跋曰:“先父潛齋先生能詩,先兄詩學乃出自庭訓,特資質穎異,八歲即能詩,讀作日不輟,積各體詩達數萬首,甲午之役與臺灣俱亡,茲編計僅千馀首。”1937年中山大學出版部發行十三卷本,并增收“選外集”。仍署丘輯輔、丘兆甲編;另署鄒魯校訂。線裝四冊。卷首有著者像、手跡,鄒魯、冒廣生像贊各一則。卷末收丘瑞甲《先兄倉海行狀》、丘瑔《丘倉海傳》、丘復《倉海先生墓志銘》、丘琮《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丘鑄昌校點本,即以中山大學出版部本為底本。卷首有丘鑄昌撰寫之前言、嶺雲海日樓故居照片二幅,刪去了鄒魯、冒廣生像贊。卷末增收了十二卷本丘瑞甲(即丘輯輔)跋,刪去了丘琮《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丘應樞、丘晨波、黃志萍校點本。除正文十三卷、選外集之外,“選外集補遺”增收早年詩作及《柏莊詩草》。卷首增加丘逢甲故居、手跡照片多幅,以及蔡嘯、李辰、鐘敬文題辭,黃楊前言。卷末增收丘琮《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鄒魯《嶺霎海日樓詩鈔序》、陳炎政《柏莊詩集跋后》等。此外,臺灣也出版了1960年“臺灣文獻叢刊”本和1979年影印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嶺南三大家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