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全清散曲》新詩鑒賞
散曲總集,不分卷,分訂三冊,今人凌景埏、謝伯陽編纂。
此書收錄有清一代散曲。共收小令三千二百一十四首,套數一千一百六十六篇,作者三百四十二家,以生活在清代的作者為主,兼收由明入清以及由清入民國的跨代作者的作品。
此書所收作品展現了清代散曲的面貌。清代散曲創作沒有元、明兩代那樣繁盛,但此時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有別于“詩”“詞”的抒情詩體,完全轉化為書面文字,是供閱讀的,而不像元明兩代寫曲主要是供演唱的了。
文人士大夫光明正大地把自己寫的散曲小令編入自己的詩文集(明人還對散曲創作中的著作權問題不太關心),如朱彝尊的《葉兒樂府》就列入其《曝書亭集》中,厲鶚的《北樂府小令》、尤侗的《百末詞余》、吳錫麒的《南北曲》也都是如此。這也給搜集帶來困難,因為清代詩文集傳世者不下五六千種,很難一一核查,編者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沙里淘金”的工作。
收入書中的散曲小令大多依照本集排列,如果是從諸書輯來的曲子,其編排則先小令、后套數。其先后次序,則按宮調排列(北曲依李玉《北曲廣正譜》,南曲依沈自晉《南詞新譜》)。每位作者均附有較詳盡的小傳。前有“引用書目”,后附“補遺”、“作家姓名字號籍貫索引”、“曲牌及使用此曲牌之作者索引”。頗便于讀者檢索。
此書之病:一、書中附入民國之世作者的作品于體例不合。這些作者本不屬于清,如果全收則未免太濫;選擇而收之則有掛一漏萬之嫌。二、書中收《紅樓夢》中曲子亦不合適,因為并非所有清代小說中的曲子全部收錄,只收《紅樓夢》一書的散曲于理不合。另外所收《馮紫英宴上曲》五曲都是當時流行于娼寮妓院的俗曲“(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就見于《白雪遺音》),不屬于散曲范圍。編者在書中亦有意將二者分開。清代著名的俗曲作者徐大椿《洄溪道情》、鄭燮《道情》都沒有收,只收《紅樓夢》中俗曲于理不合。另外熊開元《擊筑余音》,歸莊《萬古愁》本為一支曲子,似乎沒有兩出的必要。當然這些是大醇而小疵。
此書有齊魯書社1985年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環溪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升庵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