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詠懷堂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卷,包括《正集》四卷,《外集》二卷,《丙子詩》一卷,《戊寅詩》二卷,《辛巳詩》二卷,明阮大鋮撰。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一號石巢,又號百山樵子,懷寧(今屬安徽)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天啟初入仕,投靠權閹魏忠賢,閹黨敗,名列逆黨,流寓南京,以聲色自娛。南明弘光時與馬士英相勾結,任兵部侍郎。南明亡,降清,為清軍南侵向導,死于行軍途中。
阮氏是明末多才而無恥之文士,在當時有一定的代表性。阮詩多為描繪自然風景、田園風光和題贈應酬之作。前者體制多為五古、五律,風格近于陶潛、謝靈運、王維、儲光羲,如:“孤舲倚山翠,木葉靜可數(shù)。微風入清夜,海月漸遙舉。佳人隱秋花,琴樽昵何許?幽禽響高樹,恬魚擊寒渚。”(《泊采石遲郭侍郎金溪不至感憶》)寫采石磯夜之靜和作者對郭的期待,十分生動,而且立言得體。“坐聽柴扉響,村童夜汲還。為言溪上月,已照門前山。暮氣千峰領,清宵獨樹閑。徘徊空影下,襟露已斑斑。”(《村夜》)這些作品盡管是隨手拈來,但風格之清麗、鍛煉之工巧,可見一斑。阮氏為官時間不長,但其貪婪競進、熱衷政治投機,這些在其應酬之作中有充分的表現(xiàn)。如天啟四年所寫的《還山》就是表現(xiàn)他因為投靠閹黨、得官吏科都給事(此官處在黨爭的前沿),又害怕東林黨人,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迫“還山”時的心情。其第七首云:“京塵苒苒鬢將枯,雞肋何時味有無。宦海驚濤迷象馬,名場孤注奪梟盧。云林繞屋千竿竹,煙水浮家一幅蒲。招得二三物外友,江湖序鷺未應逋。”詩雖然歌頌歸隱,自我解嘲,但也透露出阮氏視官場為賭場的政客心態(tài)。在《初度感懷》呈馬士英等組詩中大肆攻擊東林黨人,“息影何從感吠聲,藉予為樹顧櫥(指漢代“八顧八櫥”)名”;標榜自己“著述不除文士習,譏讒彌使道心生”。在《聞葉以沖先生起南大宗伯》《送周相國挹齋入京》等作品中赤裸裸地表現(xiàn)出要求汲引、妄想推翻逆案的心情:“旦夕履聲親黼座,商霖應溉北山農(nóng)。”“遙知東閣簪裙會,應念岑牟老布衣。”“期公盡洗荊榛劫,剩得青山與向禽。”盡管阮氏在詩中盡量掩飾自己,但他真實的思想感情,有時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
阮氏寫景敘事,真切具體,但抒情寫意往往流于浮泛,因為作者只是嫻于詩藝,并沒有多少真實和高尚的情感;所以阮詩雖多楚楚可觀,但終缺少激動人心之作。
阮氏《正集》之序寫于崇禎乙亥(1635),是知此四卷寫于罷官之后、鄉(xiāng)居之時。《外集》中則多乙亥前之作品,但并非都寫于懷寧。乙亥后,大鋮移居南京,一年一編,故有“丙子詩”“戊寅詩”“辛巳詩”之稱,其間缺少“丁丑詩”,想必已佚。“辛巳”(1641)以后無詩,或因有詩而未編,或是忙于政治活動無暇為詩。
阮集有明崇禎刻本作四卷。《外集》以下,明刻本不多見。柳詒徵于民國間合諸集由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排印出版。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陸游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遂初堂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