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猶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經典。內容主要包括歷史、傳奇、律法、詩歌、論述、書函等。
圣經的前部稱《舊約》即猶太教圣經。被認為是上帝通過摩西與以色列人所立之約。其內容包括律法書5卷,即《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又稱《摩西五經》。其中記載了古希伯來傳說中世界與人類的起源和希伯來民族的形成,記述了關于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等幾位先祖的傳說故事,也記載了以色列民族形成的歷史和傳說;包括敘事著作12卷,即《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德記》、《撒母耳記》、《列王記》、《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貼記》,又稱《歷史書》或《前先知書》;包括詩歌6卷,即《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和《耶利米哀歌》;還包括先知書16卷,根據長短分為大先知書和小先知書,多借傳“上帝諭旨”從宗教思想出發,評論現實問題。以上內容昭示以色列人與上帝的特殊關系,是上帝派摩西拯救了他們,因而應該世世代代忠于上帝。《圣經》的后部稱《新約》,被認為是通過耶穌基督而與信者另立的新盟約。其內容包括敘事著五卷,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包括教義著作21卷,以書信體寫成;包括啟示書1卷,即《約翰啟示錄》。以上內容記述耶穌的生平事跡和教訓,闡述基督教教義,強調基督教優于猶太教,預言了迫害基督教的不義的羅馬終將傾覆。《圣經》是多人多年編纂而成,《舊約》約在公元前8世紀以后編成,《新約》約在公元前1、2世紀完成。《舊約》原文以希伯來文為主,《新約》原文則是希臘文。16世紀前后,《圣經》在歐洲逐漸譯成各國文字。據傳,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在唐代傳入中國時,曾將《圣經》部分漢譯過,但無存。今存最早漢譯《圣經》,為明末天主教來華教士所譯。
上一篇:《國朝耆獻類征初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地理學思想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