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唐詩評選》新詩鑒賞
唐詩選本,四卷,清王夫之選評。夫之有《楚辭通釋》已著錄。
王氏論詩本之“興、觀、群、怨”,注意到詩歌的教育感化作用,但他反對有意為之,而是主張這應處于“有意無意之間”。他認為只要即景會心,有所觸發,這樣形成的作品讀者既能從中得到審美享受,也可從中受到感化。
他強調“興以遠愈邁”,愈不想感化人愈能感化人,因此他對政治思想傾向較強的作品則不滿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都受到他的批評:“工部(指杜甫)譏時語開口便見。”但這有什么不好呢?船山還是從維護皇帝和在上位者的權威來立論的。他贊美李賀《昆侖使者》說:“此以刺唐諸帝餌丹暴亡者,今且千年,人猶不解,況當時習讀問傳之主人,長吉長于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為籌,杜陵非其匹也。”一首諷刺詩,一千年來除了王夫之外誰都讀不懂,它的意義何在呢?看來朦朧的諷刺詩是不如明快的諷刺詩的。
編者在此書的評語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美學觀點,對許多詩篇作了中肯的藝術分析,表現出很高的藝術鑒賞力。他對一些選家舞文弄墨十分不滿,說:“康樂(謝靈運)何開合承轉之有?”尖銳地指出:“一開一合,惡詩之訣。”他強調“情深文明”“興致酣適”。關于“情”“景”關系,他說:“意外設景,景外起意,抑如贅疣上生眼鼻,怪而不恒矣。”用這些和金圣嘆對照,可見二人深淺之別。
全書從選詩到批語都貫徹了選者的論詩主張。在選目上他注重初唐、盛唐,中、晚唐入選較少。
有民國初年湖南船山學社刻本,后太平洋書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船山遺書》收入此書。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金圣嘆選批唐詩》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中晚唐詩叩彈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