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詞論· 渚山堂詞話》新詩鑒賞
詞論,三卷,明陳霆撰。霆(生卒年月不詳)字聲伯,號水南,浙江德清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官刑科給事中,抗直敢言,觸犯權宦劉瑾,謫判六安州,嘉靖復起;歷遷為山西提學僉事,后致仕歸,隱居渚山四十年,著作甚富。
明代詞學不發達,詞創作也不足道,詞話著作很少。此是傳世較早的一部詞話,它以記宋元明三代詞事為主,并品藻評論了一些有名的詞篇。宋代一些富于愛國精神作者的作品受到陳氏的表彰,如岳飛、文天祥、辛棄疾、劉克莊、劉過等人的詞章則屢見著錄。其論詞亦注意到明人詞不佳:“我朝文人才士,鮮工南詞。間有作者,病其賦情遣思,殊乏圓妙。甚則音律失諧,又甚則語句塵俗。求所謂清楚流麗、綺靡醖藉,不多見也。”他認為只有明初一些詞人尚有佳作。如劉基、楊基、高啟、瞿佑、張寧等。
陳氏雖把詞視為小道:“詞曲于道末矣,纖言麗語,大雅是病。”但又認為在創作時也應嚴肅對待,不能以游戲筆墨為之。
他批評善于模擬的陳鐸。陳鐸喜追和古人之作,《草堂詩余》入選之作,被他追和“幾及其半”并刊行問世。陳霆認為這種做法是浪費才力,其中雖有佳句,因通篇是模仿古人的,這些佳句也因之不顯。陳指出這是“不善于用其長”的做法。
書中主張詞貴獨創,注重詞意境的創新。此書過去與陳霆所作的詩話一并行世。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排印出版,由今人王幼安校點。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文體明辨序說》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盛世新聲》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