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評詩格》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舊題唐李嶠撰。嶠見《李嶠詩集》。
自南朝沈約首創“聲病說”以來,詩歌向格律化發展,“永明體”的產生和后來律詩的形成,使人們感到有深入研究聲韻、格律、對偶、體制以及遣詞造句等問題的必要,于是就產生了“詩格”一類的著作,此書是較早的一種。書中把對偶分為九種:切對、切側對、字對、字側對、聲對、雙聲對、雙聲側對、疊韻對、疊韻側對。有的名目書中作了解釋,如“切對一,謂家物切正不偏枯”。即后世所說的“工對”。有的名目則僅用詩句為例說明,如“切側對二,詩曰:‘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是指詩句從意義上說是工對,從聲韻上看則不對仗。
又言詩有十體:形似、氣質、情理、直置、雕藻、影帶、宛轉、飛動、清切、精華。每條也均有簡單的釋語。雖然淺顯,而且十體也非都可并列,但不故作玄妙之語,其意思還可弄懂。如釋“情理”為:“謂敘情以入理致也,詩曰:‘游禽知幕返,行路獨未歸。’”也就是說,所謂“情理”之體,乃是能通過抒情說明某個道理,其他亦如是。
《郡齋讀書志》云:“嶠在昌齡之前,而引昌齡《詩格》‘八病’,亦未然也。”據此后人多以此書非李作而是偽托,然而日僧遍照金剛(774~835)所著《文鏡秘府論》也已引“十體”,名稱、次序完全同于此書,解釋文字及詩例略有不同,較此書稍詳。故知此書作者不會晚于盛唐。
有顧振龍《詩學指南》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新校九本陽春白雪》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詩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