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夢全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人情小說,晚出的石印本改題《醒夢錄》,十六卷十六回。題“瀟湘仙史張士登著”, “羅浮僑客何芳苡評”,作者張士登, 號瀟湘仙史,生平不詳,疑為由浙江遷往福建者,書中主人公或多為其自況。卷首有嘉慶二十三年(戊寅,1818)自序,次年西湖繆艮(蓮仙)詩序和南海黎成華(篤焉)題辭,另有凡例九則,知為嘉慶時人。 今存道光十五年(1835)和二十八年鐫“板藏衙內”本等刊本。
書演章、梁,過三家幾代興衰變遷之事,而以章夢瑤為主角。夢瑤原籍杭州,其先人愛溫州山水清秀,風俗淳厚,遂卜居于永嘉縣。祖父天峻曾為南澳總兵,平海匪有功,升福建水師提督。父瑞麟,署詔安縣,轉德化縣,生二子,長夢魁, 次即夢瑤。江南鎮江府過全忠,本是縣里掌案書吏,捐了個縣丞,分發福建,攜家眷并接岳父俞宣一同入閩,候差日久, 積蓄花完。上司見其窮苦,改委大田縣丞。全忠赴任,路費用盡,竟困于旅店,適遇瑞麟去詔安縣安撫民亂,助其銀兩,始脫困境。全忠在大田二年,小有蓄積,卸任來省,以次女招夢魁為婿。全忠轉署崇安縣丞,招夢魁去同住,夢瑤亦同去,即在崇安就讀。章家家人張乃恭拳棒甚好,亦同往。一日表演武藝,得識本縣張鎮洪教頭,武功頗有根底,即留作全忠的親隨。惡棍藍廷見全忠女貌美,欲聘為兒媳,過公不允,藍懷恨在心。未久,拿獲鄰縣邪教,恰值總督巡邊經過,全忠以此事面稟而未知會司道,總督著司道提審, 司道尚不知其事,因均對全忠不滿。府尊鄒愛廉好色貪財,全忠班房有賊犯因被衙役需索不過,自縊死,全忠送鄒銀三百兩,鄒已允不究,而藍廷私告過公宦囊已豐,女美可娶。鄒叫人去說,全忠不依,鄒遂加全忠受贓誣良為盜,濫刑拷斃的罪名,收監問斬。幸有撫臺衙門程稿房幫助在撫臺處斡旋才駁回原案,改擬了流,發配到番禺地方。藍廷欲乘機搶過家小姐,送給府臺,張鎮洪探得消息,夢瑤扮女上轎,重打了藍廷。
時海匪胡泳洄作亂,汀漳龍道曾如璋邀夢魁前去,夢魁因勞心過度身死。夢瑤為報兄仇,投潘觀察,到潮州,得訊詔安一帶胡泳洄匪又至,夢瑤出策先由海道至廈門,直抵漳州,解漳郡之圍。賊糧餉盡囤聚在同安城,竟攻同安,賊反救,伏兵擊之,賊大敗,又在各海口加緊追擊,胡泳洄身中二箭,逃安南國。
海寇通連安南轉至廣東沿海騷擾,廣東制軍程烈聞夢瑤之名,聘至帳中。夢瑤略施小計,又將海寇殺敗。安南國王差人給胡泳洄送來各種火器,又幫著擺了象陣,均被夢瑤所敗,胡泳洄一氣而亡。程烈制軍病死,新任巡撫侯昆圭愛財好色,安南投其所好,送珍寶美色,離間其與夢瑤關系。夢瑤見事不可為,遂率乃恭、鎮洪告退,回到杭州,娶妻湘云,并開了一間大書坊,兼賣古玩字畫,藉以為生。一日夢瑤于醉中見錢塘縣奉撫臺命來請,緣因安南國勝了侯昆圭后,恃兵強將勇和妖人扶助, 對鄰近各國不斷侵略,暹羅、印度均受其害,因曉得章夢瑤最能治他,特地差官來聘,并求撫臺代為勸駕。夢瑤推辭不得,同使臣即日起程。至后連經數戰,夢瑤均勝,安南王請來罌殼山作俑法師,擺熏心陣,施用天下毒草匯煉而成之膏阿芙蓉迷人,也被夢瑤破了。安南國王再無所恃,只可出降。各國番王皆來慶功,又送禮物,夢瑤皆不受,由各國番王親自送出佳夢關回國,夢瑤醒來,知是一夢,從此懶于塵事,龍潛豹隱,不知所終。書末有結詞云: “詞起慶清朝慢,書終錦堂春,閑來聊寫生平事,敢道著書人,媿乏丹青寫照,權憑稗史傳神。有人觀我三分夢,休認七分真,”點出了《三分夢》書題的取意。
作者在《凡例》中說: “是書用筆練字,追摹《水滸傳》,措詞命意,遠勝《鏡花緣》”。只是志大才疏,學也沒有學出個樣子來。前半部寫章、梁、過三家事,拉扯過多,與后半部沒有什么關系;寫夢瑤再三遷徙,亦浪費筆墨。作者在《凡例》中又說: “近日稗官惟《紅樓夢》可以寓目,讀者紛紛,皆無是處。今《三分夢》一出, 雖分道揚鑣,卻異曲同工,可合稱二夢。”這種溢美之詞,實屬過分。但書中對官場黑暗腐敗和福建、廣東沿海海盜活動的描寫,尚有認識價值。特別是寫夢瑤夢破熏心陣,明確表現了對鴉片輸入的反對態度,這在清代小說中是首次反映,尤其值得注意。
上一篇:《萬花樓》簡介|鑒賞
下一篇:《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