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話本小說
我國古代小說的一種類別,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宋元時期興盛。“話本”是說書藝人講唱故事時所用的底本,分為小說、講史、說經、合生或說諢話四大類,除此以外,傀儡戲、影戲、雜劇、諸宮調的底本也稱為話本。話本起源于我國古代說唱藝術,唐代人的“說話”和“俗講”是話本的直接來源,所謂“說話”就是講說故事,“俗講”就是寺院僧侶進行佛教宣傳的演說。宋代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出現專門表演各種民間技藝的勾欄瓦舍和專門編寫話本、戲劇腳本的“書會才人”,由于這些文人加入,使話本能從原來簡略粗陋的單純的說話底本,發展為可供閱讀的書面文學作品,這樣話本就具備了雙重內涵;既是傳統的說話人的底本,又是藝術上相當成熟的白話小說。從宋元開始,話本小說得以濫觴,作為文學作品,主要分為兩類,以講史為底本的話本為講史話本,自元代開始稱“平話”,如《新編五代史平話》,“平話”取材于歷史,多演義歷史傳奇故事,后來發展為章回體的長篇小說。另一類就是小說家的話本,篇幅短小,多稱為“小說”或“短書”,如《六十家小說》,現在所稱的話本小說一般指這類即宋元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內容基本是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市民階層的情感和意識;語言上突破了以文言為主的用語范疇,采用白話寫作,使小說走向市民階層。多數話本情節略具梗概,以敘說為主,中間夾以詩詞和唱詞,形成一種特殊的體裁和風格。話本小說的產生發展,使中國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會,面向人民群眾,是中國小說走向藝術高峰的一道橋梁,它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一篇:古代典籍·論衡
下一篇:音樂戲曲·諸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