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唐時期,韓愈提倡古文,變革南北朝以來講求聲調對偶的近于俳諧的駢文,主張規模古代典籍,讀先秦兩漢之書,向儒家經典、先秦諸子、賈誼、司馬遷、揚雄學習,樹立起古文的旗幟。這一方面是復古主義,另一方面是文體的革新運動,所謂“文起八代之衰”。支持韓愈古文主張者,有柳宗元、李翱、張籍等。
駢文需要對偶,出言必雙;又要詞藻華麗,援引典故,不易寫作。我們并不否認寫駢文的也有大作家,但是一般的駢文是庸俗的,有詞藻而無思想,堆砌典故,空洞無物,成為唯美主義的形式主義的文體。安史之亂之后,中國社會各階層發生了大波動,貴族門閥階級漸趨沒落,新興的地主階級起來。隨著隋唐科舉制度的推行,新興的進士階層出現,當時考中進士的人就有許多出自“寒門”。這些新興人物,反對駢文,反對“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的文學,而主張服務于儒家的“道”的古文。散文駢文的交替,顯示了社會發展的變遷。這不單是文體上的變革,乃是文學內容和文學思想的變革。
與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的同時,白居易、元稹在詩歌的創作上也提出了主張。他們反對“嘲風月,弄花草”的無聊的詩歌,主張作詩應該繼承《詩經》三百篇有關于政治教化的傳統,他們推崇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那些能夠針對社會現實、道出民生疾苦的詩。提出以情(感情)、義(意義)為根本,聲(韻律)、言(語言)為枝葉,“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的詩歌創作主張。韓柳的古文運動與元白的詩歌主張,是中唐時期新興的文學思潮,同時是中唐社會的產物,是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所激起的文學改革運動。
這個文學改革運動,在晚唐五代時期,可惜未能繼續發展。在晚唐時期,藩鎮節度使專權,地方勢力大于中央,而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分裂成為各個獨立的小國。文人多數依附主人,作幕府秘書,不能不學習駢文四六,作制誥、表奏、書啟,談不到有獨立的思想,習慣于寫駢四儷六的文章。李商隱、段成式、溫庭筠輩的詩文,依舊是駢麗的,看重聲律對偶的。在五代時期,與中原接壤、比較安定的、社會經濟繁榮的是南唐和西蜀。南唐和西蜀的文風是浮靡的,依舊崇尚駢文、宮體詩、艷體詞。北宋初年,朝廷上所用的,好些是由南唐西蜀轉到北方的(隨兩國之亡,而降順于新朝廷),如徐鉉、張昭等。北方文人如陶谷,作風亦同于南方文人。
代表北宋初年的詩派是宋真宗朝(即十一世紀初年)的西昆體。詩人如楊億、劉筠、錢惟演等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僚。他們的詩歌境界極其狹窄,彼此唱和一些空洞無物的詩歌,楊億把他們酬唱的詩匯編成帙,“取玉山策府之名,命之曰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序》)。此集皆近體詩,凡二百五十首(今佚二首),作者十七人,以此三人為首。以對仗工穩、用事新僻為貴,摹仿李商隱的風格。題材很狹,以淚、柳絮等為題,各有同作,真是白居易所反對的“嘲風月,弄花草”一路。有詞藻而乏內容,使詩歌走入魔道。時人石介作《怪說》,極力攻擊楊億(楊大年)。石介是一位道學家,其文藝理論是主張恢弘圣人之大道的,謂“楊億之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其為怪大矣!”
西昆詩人,同時也是駢文作者。
與西昆體不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力求革新綺靡詩風的,最初是王禹偁。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鉅野人,976年進士。出身寒苦,九歲能文。他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為己任,但雖有政治抱負而不得志(《宋史》卷二九三有傳)。他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七卷。他的古文,駢散相雜。他主張“遠師六經,近師吏部,使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他的《待漏院記》、《黃崗竹樓記》是有名的文章。前者是駢文,寫出他對于朝廷與國家的責任心;后者是古文,寫他的流浪生活。他又能詩?!陡辛魍觥穼懹捎陉P輔旱災,避地流亡的老翁與病嫗,有“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左宦無俸祿,奉親乏甘鮮。因思筮仕來,倏忽過十年。峨冠蠹黔首,旅進長素餐”之句,是感于乞婦的流浪,而自愧為官無助于人民,看出他的正義感與人道主義精神。詩近白居易風格,開宋詩先路。《贈(友)朱嚴》詩云:“誰憐所好還同我,韓柳文章李杜詩?!薄妒咀印吩娫疲骸氨九c樂天為后進,敢期子美是前身?!彼脑妼σ院髿W陽修、梅堯臣的詩是有影響的?!端卧娾n·序》說:“元之獨開有宋風氣,于是歐陽文忠得承流接響?!?/p>
與王禹偁同時愛好韓愈文章的是柳開。柳開,字仲涂,大名人,開寶六年(973年)進士。追摹韓愈(曾以“肩愈”為名),亦以能開圣道自命,所以名開而字仲涂。有《河東集》十五卷。他與范杲、高錫、梁周錫齊名,一時有“高梁范柳”之目。
王禹偁、柳開,為宋初古文運動的前驅者。稍后于柳開的古文家是范仲淹(989—1052),作風接近王禹偁,其名篇《岳陽樓記》亦駢散夾雜之古文。范仲淹亦有詞,雖寥寥數篇,思想性藝術性皆高。此外還有古文家穆修(979—1032,字伯長,鄆州人),尹洙(1001—1046,字師魯,河南人)。
當時文學界之斗爭陣線是,一面是駢文與溫李詩相結合的西昆派,是富貴典麗的臺閣體,非現實主義的文學,有頹廢傾向的;一面是追慕圣賢、尊重儒學、尊經明道、奉韓柳為正宗的古文派,繼承李杜元白現實主義傳統的詩歌革新派。一直到宋仁宗時,晚唐五代文風的影響才差不多革洗凈盡。這時期領導古文運動的是歐陽修。歐陽修是推進古文運動而完成古文運動的重要作家,以古文家而兼詩家。
歐陽修的朋友,以寫詩著名、為歐陽修所極推崇的是梅堯臣與蘇舜欽。
上一篇:宋元南戲
下一篇:《蘇軾的生平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