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子路從而后》簡析
見《論語·微子》,收于《古代散文選》上冊。子路在跟隨孔子周游列國途中,一次落了后,不知孔子去蹤,便向一位“以杖荷莜”的老人打聽有否見到“夫子”。老人回答,像你這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誰是你的“夫子”!子路知道老人是隱士,對他十分恭敬,老人也留宿并款待子路。次日,子路見到孔子后說起此事,孔子讓子路回去致謝,可老人已無影無蹤。子路感慨地說,“君子之仕”,是為盡“君臣之義”,盡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為人決不可“欲潔其身”,而棄“君臣之義”于不顧。荷莜老人批評子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切中儒家脫離生產勞動之弊病的;而子路所說,反映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毅的行道精神。
上一篇:《散文·近代·嬃砧課誦圖序》簡析
下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孫子兵法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