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侃論學雜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音韻訓詁學著作。黃侃(1886~1935),字季剛,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蘄春人,近代國學大師,受業于章炳麟,在文字、音韻、訓詁各方面都有突出建樹。1936年前中央大學《文藝叢刊》曾收其著述19種,由章太炎作序,特編《黃季剛先生遺著專號》,1964年中華書局選其中17篇編印成此書。附語言學家張世祿撰寫的前言,對黃侃的學術成就加以評說。原書中抽出的《文心雕龍》也有很高學術價值,有單行本。
本書中各篇依小學所謂形體、音韻、訓詁三門分類編次,內容包括《說文略說》、《音略》、《聲韻略說》、《聲韻通例》、《反切解釋上編》、《爾雅略說》、《禮學略說》等。本書主要反映了黃侃的學術成就和治學方法。內容包括著名的古韻28部。古聲19紐之說;根據《廣韻》貫通“古音”和“今音”,根據《說文》及古音研究貫通“字原”和“語原”之說等。在治學方法上他主張以小學為經學的基礎,研究經書首先要考文字、辨字讀、析章句,把語言文字學作為研究中國文化歷史的基本工具;而研究小學則在注重形、音、義相互依存關系的同時,強調聲訓的重要;他主張把《說文解字》和《廣韻》作為研究語言文字學的基礎書;而在《說文》研究中則強調,看《說文》當專攻許氏原書,旁及二徐。清代注《說文》者甚多,略之可也。黃侃對訓詁專著的研究方法尤為重要,為后學指明了門徑。
黃侃學術思想精深,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融匯貫通,建立了自己的學術體系,卓然成一家之言,在近代學術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唯其在世時發表著作不多,很多精辟見解保留在他所閱書籍的批語中,近年來上海古籍出版社除重印了《黃侃論學雜著》外,還出版了《爾雅音訓》、《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黃侃手批說文解字》、《說文箋識四種》等。
上一篇:《馬氏文通》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龍川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