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馳載驅①,馬車飛馳快奔走,
歸唁衛侯②。回去慰問我衛侯。
驅馬悠悠,策馬疾行路悠悠,
言至于漕。終于來到漕城頭。
大夫跋涉③,大夫追來勸阻我,
我心則憂。使我心里很悲愁。
既不我嘉④,雖然大家不贊成,
不能旋反⑤。我也不能轉回程。
視爾不臧⑥,看來你們無上策,
我思不遠⑦。我怎能拋開衛國人
既不我嘉,雖然大家不贊成,
不能旋濟。我也不能渡水回舊京。
視而不臧,看來你們無上策,
我思不閟⑧。我思念衛國之心更不停。
陟彼阿丘⑨,登上那個高山岡,
言采其蝱⑩。去采貝母治憂傷。
女子善懷(11),女子從來多愁思,
亦各有行(12)。也有道理和主張。
許人尤之(13),許國大夫責難我,
眾稚且狂。既是幼稚又輕狂。
我行其野,我正走在郊野上,
芃芃其麥(14)。麥苗蓬勃如水浪。
控于大邦(15),快向大國去求告,
誰因誰極(16)!依靠何國到何邦!
大夫君子,諸位大夫賢君子,
無我有尤(17)。請勿責我違禮儀。
百爾所思(18),你們的主意上百條,
不如我所之(19)!不如我走這一遭!
[注釋]①載:語助詞。馳、驅:意思相近,快馬加鞭之意。②唁(yan):慰問。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韓說曰:“吊生曰唁,吊失國亦曰唁。”這里兼有這兩種意思。衛侯:指衛文公。③跋涉:登山涉水。言行長路之辛苦。指許國大夫相追事。④既:盡,皆。不我嘉:即“不嘉我”。⑤旋反:回歸。反:同“返”。⑥臧:善。⑦不遠:《毛傳》:“不能遠衛也。”言不能拋開衛國不管。⑧閟(bi):閉,止。⑨陟(zhi):登。阿丘:大山丘。《爾雅·釋地》:“大陵曰阿。”一說為丘名。⑩蝱(mang):即貝母,藥名。主療郁結之癥。(11)善懷:多思慮。《鄭箋》:“善,猶多也。懷,思也。”(12)行(hang):道,道理。(13)許人:指許國諸大夫。尤:責備,責難。(14)芃(peng)芃:茂盛的樣子。(15)控:往告,赴告。(16)誰因誰極:即“因誰極誰”,依靠何國,到何國去。因,依靠。極,至。(17)有:通“又”。(18)百爾所思:即“爾百所思”,指許國大夫們主意極多。(19)之:往。指回衛國。
[賞析]這是一首具有史詩性質的非同凡響的政治抒情詩,作者是春秋時的許穆夫人,她是我國第一個杰出的愛國女詩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位女詩人。她的創作時間比曾被柏拉圖譽為“第十位文藝女神”的古希臘女詩人薩孚要早二三十年。
據記載,衛懿公好鶴失政,公元前660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師敗績,遂滅衛”。宋桓公(衛戴公妹夫)率師迎衛遺民,夜渡黃河。衛人擁立戴公為君,舍于漕(今河南省滑縣東南)。次年,戴公逝世,立文公。許穆夫人為衛戴公之親妹,遠嫁許國穆公,她聽到衛亡的消息,立刻奔赴漕邑,慰問文公,并提出聯齊抗狄的主張。后得到齊桓公之助,衛終復國于楚丘。《載馳》即作于她抵漕邑之時,約在衛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春夏之間。許穆夫人事又見《韓詩外傳》、《新序》及劉向之《列女傳》。由于《左傳·閔公二年》記述過簡,遂使許穆夫人歸衛或未歸衛成為歷來聚訟紛紜的問題。仔細玩味詩義,《載馳》當是許穆夫人閔其宗國顛覆、歸唁衛侯的紀事之作,而非“虛想之詞”(《詩經原始》)。三家詩說是正確的。
全詩共分五章。
第一章寫許穆夫人自許歸衛的行程和許大夫聞訊追趕之事。開頭“載馳載驅,歸唁衛侯”兩句氣勢宏偉,寫出了許穆夫人奔赴國難、風馳電掣的緊急行程和緊張的氣氛,從中也透露出作者極為關心祖國命運的思想性格。中間“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兩句,“悠悠”一詞用得極妙,既寫出了由許返衛途程之遙遠,也寫出了許穆夫人的憂思。末兩句“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寫許穆夫人焦灼的沉重心情。古禮規定:“婦人非三年之喪,不逾封而吊。”(《禮記·雜記下》)“婦人無出境之事,經禮也;為子娶婦,奔喪父母,變禮也。”(《春秋繁露·玉英》)懿公死于兵亂,戴公倉卒廬漕,俱未能成葬禮,許穆夫人之歸,不能以奔喪為詞,這是許人執禮相責的理由;但是許穆夫人早已明白宣稱:我之馳驅而歸,乃吊衛侯之失國;宗國破滅,此不恒有之變,既不能救,義當往吊。雖然當時尚未有此禮,也不合于常經,但卻是符合于天理人情的。相傳孟子對此亦表示贊佩,在回答高子問時說:“有衛女之志則可,無衛女之志則怠。”“夫道二,常之謂經,變之謂權。懷其常道而挾其變權,乃得為賢。夫衛女行中孝,慮中圣,權如之何?”(《韓詩外傳》卷二)“憂”字既寫她預見到許國大夫前來阻攔的煩惱,也寫出了她有先見之明,一場唇槍舌劍之爭已必不可免了。
第二章緊承首章,寫許穆夫人與許國大夫之間的尖銳激烈的思想交鋒它更好地凸現了作者熾熱的愛國激情、不屈的堅定意志、無畏的斗爭勇氣和果斷的剛毅性格。詩中對許國大夫的勸阻和責難一字未及而只是正面表明許穆夫人的義無反顧,決不回頭,一心思念衛國,堅決走自己的道路的決心。全章八句,前后四句意思相同而又有所遞進,每句均用“不”字,氣勢雄健,咄咄逼人,這種全章一樣的否定排比句,在《詩經》中是絕無僅有的。
第三章寫許穆夫人歸衛后的細膩的心理活動。“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寫她在沖破許國大夫的重重阻攔后登上祖國山崗后的復雜心情。“采蝱”句具有象征性,暗示許穆夫人思緒萬端,希望借此消愁解憂,排遣心中的郁憤。但在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之后,她的信念就更加堅定了:“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言外之意是說自己懷念祖國,奔赴國難,權宜行事,是對的,于情理可通。末句“許人尤之,眾稚且狂”,則進一步嘲諷許國大夫們非難自己的無知和輕狂。從而使許穆夫人的愛國形象更加豐滿。
第四章寫許穆夫人明確提出向大國求援的政治主張。詩分兩層,首先通過景物描寫來襯托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望著故國的田野里綠油油、密稠稠蓬勃生長的小麥,許穆夫人的心情是歡快的;于是一個救國的大計很快也制定出來了:向大國求援,依靠大國,復興衛國!許穆夫人早在待字閨中時就有結親大國以為后助的想法(見《列女傳·仁智》),事實說明,這種外交策略也還是有效的,可行的。《左傳·閔公二年》載:“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饋)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充分表明了許穆夫人的遠見卓識和政治才能。
第五章寫許穆夫人義正詞嚴地向許國大夫宣稱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而你們的責難是錯誤的。它表明了作者的堅定信念和博大的氣概。全章語句有似內心獨白,又像面對面的莊嚴宣告,簡潔明精,戛然而止,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感人至深,使許穆夫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更加升華,一個偉大的愛國女詩人的形象豐滿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首先在于通過敘事抒情、寫景寓情、對話寄情等手法,寓情于事,情景交融,以細膩的描述,刻畫了抒情主人公那真摯熱烈、沉郁悲壯而又纏綿悱惻的愛國情懷,塑造出感人的愛國女性的崇高形象。
其次,詩的結構既嚴謹綿密,脈絡清晰,前后照應,始終貫串著憂國、希望復國同許大夫論爭這一中心線索,同時又寫得波瀾起伏,富于變化,既符合生活現實,又顯示了抒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發展過程。第一章許穆夫人的出場寫得氣勢磅礴而緊張,第二章許穆夫人同許國大夫們的思想交鋒寫得尖銳而激烈,第三章許穆夫人歸衛后的心理活動寫得細膩而凝重,第四章許穆夫人提出向大國求援的政治主張寫得歡快而堅定,第五章許穆夫人向許國大夫宣稱自己的信念則寫得莊重而剛強,真是曲盡整飭,縱恣之妙,表現了作者高度的文學水平。
第三,詩中暗用對比的手法,通過對話刻畫出兩類人物形象:一類是拘守古禮、瞻前顧后、百般阻攔、扣馬而諫的許國大夫的迂腐形象;另一類則是通權達變、高瞻遠矚、義正詞嚴、義無反顧的許穆夫人的愛國形象,這就更加顯示了女主人公言行的可貴與偉大。
另外,詩的語言明白通達,既簡潔質樸也爽朗流暢,惟妙惟肖地表達出抒情主人公的思想風貌和性格特點。
上一篇:《載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