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乎,① 唉,我呀!
夏屋渠渠,② 從前住的大廈高樓,
今也每食無余?!∪缃衩坎兔銖姵詨?。
于嗟乎!③ 哎呀呀!
不承權輿?、堋 ‘敵跖艌瞿哪苤v究!
于我乎! 哎,我呀!
每食四簋,⑤ 從前每餐四碗打底,
今也每食不飽。 如今每餐餓著肚皮。
于嗟乎! 哎呀呀!
不承權輿! 再也沒有當初福氣!
(程俊英譯)
【注】①于:繁體作“於”,同嗚,嘆詞。于我乎:即嗚呼我(用高亨說)。②夏:大。夏屋:大屋。渠渠:高大的樣子。③于:借為吁。吁嗟:嘆詞。④權輿:開始,當初。⑤簋(gui):古代食器,圈足,兩耳,也有四耳方座,帶蓋的。青銅或陶制。
這是一首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留戀當年生活而自傷的詩。詩雖有短短兩章,每章又僅僅有五句,但卻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沒落貴族的形象。春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劇烈變革的時期。奴隸制開始走向崩潰,新興地主階級正在走向歷史舞臺。奴隸主貴族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逐漸消亡,世襲制正在廢除,政治上的特權也不復存在。面對歷史的大潮,他們只有哀嘆而已。重溫昔日的“紅樓之夢”,他們哀嘆“于我乎”!哀嘆往日失去的天堂。從前,他們靠著貴族的特權,世襲的祿位,祖傳下來的土地、奴隸,“不稼不穡”,“不狩不獵”,整天過著十足的吸血鬼生活。他們住的是高樓大廈(夏屋渠渠),吃的是每頓四碗打底(每食四簋)的美味嘉肴。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哀嘆“于嗟乎”!哀嘆今不如昔(不承權輿)。他們沒落了,他們失去了昔日的天堂。一夜之間,他們成了不名一文的窮光蛋,生活上沒了保障。他們連糊口都成了問題,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今也沒食無余),甚至還要餓肚子(今也每食不飽)。在一章短短的五句中,竟然有兩句描寫他們的哀嘆,可謂長嘆復短嘆。
歷史上一切沒落的剝削階級都是這樣,沒落貴族階級的思想情緒,代表了一切沒落的剝削階級的思想情緒?!盁o可奈何花落去”,他們只能在重溫昔日的舊夢中得到一點可憐的精神滿足。他們越是懷念過去,也就更加增添現實的痛楚感,他們將永遠輪迥于懷舊——痛楚——懷舊的惡性循環中。他們的下場只有兩個:一個是象岸邊的貝殼一樣,被大海默默地拋棄;一個是由于憎恨的累積而變成復辟狂,正因為越發瘋狂因而下場也更加可悲。也有人說這首詩是秦國人民諷刺秦康公的詩,恐未必正確。因為住“夏屋渠渠”吃“每食四簋”的人絕不是奴隸和平民,而是奴隸主貴族。從詩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緒看,是沒落貴族的懷舊情緒,而不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
詩為疊詠體。兩章在意義上是平行的,內容則是前后互補。前一章說從前住的是“夏屋渠渠”,后一章說吃的是“每食四簋”,兩章合起來正好說的是從前吃的和住的。吃住問題最能代表人生的富裕程度和享樂程度,所以貴族階級在感嘆“今不如昔”時,往往拿吃住做對比。與詩的內容相適應,本詩采用了詠嘆的修辭手法,充分揭示了沒落奴隸主貴族哀怨的思想感情。《詩經》的語言,對漢語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產生了成千上萬的新詞和成語,豐富了漢語的詞匯,本詩中“權輿”一詞就是這樣。
上一篇:《木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柏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