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初,淖齒之殺湣王也,莒人求湣王子法章,得之太史嬓之家[1],為人灌園?!疯b賞
嬓女憐而善遇之。后法章私以情告女[2],女遂與通。及莒人共立法章為齊王,以莒距燕,而太史氏女遂為后,所謂“君王后”也。
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3],令軍中曰:“環(huán)畫邑三十里無人”,以王蝎之故。已而使人謂蠋曰:“齊人多高子之義[4],吾以子為將,封子萬家?!毕幑讨x[5]。燕人曰:“子不聽,吾引三軍而屠畫邑。”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于野。國既破亡,吾不能存[6];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7],是助桀為暴也[8]。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9]!”遂經(jīng)其頸于樹枝[10],自奮絕脰而死[11]。齊亡大夫聞之[12],曰:“王蠋,布衣也,義不北面于燕[13],況在位食祿者乎!”乃相聚如莒[14],求諸子,立為襄王[15]。
【段意】 補(bǔ)入太史嬓女私通湣王子法章和布衣王蠋以身殉義的事跡,說明齊國人心所向是田單破燕的基礎(chǔ)。
注釋
[1]太史嬓(jiao):姓太史,名嬓。[2]情:實(shí)際情況。[3]畫邑:齊邑,在今山東臨淄西北三十里,因畫水而得名。[4]高:尊重。義:品行。[5]固謝:堅(jiān)決拒絕。[6]吾不能存:我不能使祖國復(fù)存。[7]劫之以兵:以武力威脅我。劫:威脅,控制。之:代指王蠋。[8]桀:夏末暴君。助桀為暴:即為壞人作幫兇。后世成語“助紂為虐”與此同義。[9]烹:古代的一種酷刑。[10]經(jīng):纏縛。[11]脰(dou):脖子。此句謂自己用力掙扎,扭斷脖子而死。[12]亡大夫:逃亡在外的官員。[13]北面:臣服之意。古代帝王皆南面坐,群臣北面叩拜,故稱“臣服”、“歸順”為“北面”。[14]如:前往。[15]瀧川資言云:“立下脫法章二字”(《史記會(huì)注考證》)。求諸子二句:訪求湣王的后人,得法章,立為襄王。(張 帆)
上一篇:《史記·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魯仲連者,齊人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