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英烈傳
勵園書室刊本《續英烈傳》
扉頁書影
勵國書室刊本《續英烈傳》
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又名《永樂演義》、《永樂定鼎全志》、《云合奇蹤后傳》。五卷三十四回。題“空谷老人編次”。首“秦淮墨客”序,秦淮墨客為紀振倫,似作者即為紀振倫。成書于明萬歷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勵園書室刊本,藏大連圖書館;六宜堂刊本,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清道光二十年(1840)雙桂堂刊本;清光緒八年(1882)盛德堂刊本,藏南京圖書館;清集古齋刊本,藏首都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1986年寶文堂書店“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排印清集古齋梓刻經國堂刊本,1988年黃山書社排印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六宜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勵園書室刊本。
朱元璋納結英雄豪杰,推翻元朝順帝統治,建立明朝,稱明太祖。立長子標為皇太子,其余各子俱各封王。太子受命不永,到洪武二十五年竟一病而薨,遂立標的長子允炆為皇太孫。允炆天性純孝,頭圓如日,真乃帝王之相。第四子燕王朱棣生得龍姿天表,英武異常,有帝王器度,太祖亦十分鐘愛。
一日春明花發,太祖駕幸城南游賞,御書一句“風吹馬尾千條線”命皇太孫對句,太孫書“雨灑羊身一片氈”,四子卻對“日照龍鱗萬點金”,真是出語驚人,是帝王聲口。太孫之對卻全無吉兆,相形見絀。自此每欲傳位燕王,一時難于改命,心中狐疑不決。一日,太祖單召劉基入侍,談及傳位之事有所未妥。劉基以為太孫純仁至孝,乃繼世之新主;燕王龍行虎步,智勇兼全,然天既生之,自有次第。劉與太祖密語半晌,取出一冊明歷獻上,天機亦難細解。太祖乃傳旨,取度牒、剃刀、僧衣鞋帽齊備,密密緘封,囑太監王鉞牢固收藏。自此便安心立太孫為嗣,分遣諸王各就藩封,惟有燕王心中不服。他自幼隨太祖東征西戰,以唐朝李世民自比,陰有大志,暗暗招納英豪,只候太祖晏駕,便思大舉。和尚姚廣孝,法號道衍,聞知桐城靈應觀席道士曾卜其十年后為新皇帝的國師,遂徑回桐城尋訪,進觀見老道士須鬢浩然,正低頭捉虱,道衍誠心叩謁,席道士全然不理,道衍看其必是異人,遂虔誠齋戒三日,終被席道士收下。席將天文地理,兵書戰策一一傳授,道衍善參能悟,堅心習學,五年之后,無不精通。
姚拜別老道,遨游四方,常作瘋癲之狀。和尚宗泐乃太祖國師,將道衍薦作北平慶壽寺住持,入侍燕王。燕王原有大志,時時被道衍鼓動,又經相士袁柳莊相出帝王之貌,遂命心腹臣張玉、朱能暗暗招兵買馬,聚草屯糧,候機行事。太祖在位三十一年,忽一日寢疾不愈,兩月后駕崩。太孫登了大寶,改元建文,草議遺詔一道,阻止諸王赴京奔喪。唯燕王有心窺伺,走馬赴京,早已到淮安。燕王接遺詔不肯開讀,在淮安住下,朝廷復勒令還國,燕王遂恨恨而歸。道衍請燕王待葬期一過,悄然入朝。至期燕王暗暗發駕入京,橫視一世,進了朝門,直奔丹陛,不山呼萬歲,竟當殿而立。朝臣俱奏燕王蔑視朝廷,宜早除之,以絕禍根。建文帝念皇叔至親,不忍加誅,放其還國。大臣程濟夜觀乾象,以術數占之:明年七月北方有大火起,侵犯京師,上本乞陛下事先撲滅。建文帝卻將程濟下獄,候到期定奪。建文帝又遣張昺、謝貴二臣至北平暗察燕王舉動。燕王亦派心腹葛誠赴京訪明朝廷動向,不料葛誠奏明圣上燕王有陰謀不軌之舉,忽有人又告燕王四府通謀。遂傳旨削廢周、齊、湘、岷、代諸王,又遣耿瓛、景清、宋忠三人調兵屯駐北平。燕王欲舉兵,道衍阻之,反遣三子備祭禮前往京師察情。燕王一夜之際美髯過臍,正中神相袁柳莊之言。既遣張玉諸將奪了省城九門,殺張昺、謝貴、葛誠等臣,雄踞北平,奪下居庸關要地。宋忠奉旨調集兵馬欲壓燕王邪謀,燕王攻下懷來,斬了宋忠、俞真二將,乘勝取下雄縣、莫州兩城。燕王兵威大震,向真定進逼,官軍死傷慘重,朝廷震驚,曹國公李景隆奉詔北征。
燕王一面加固北平,一面擴展疆域,用智襲取大寧,將弟寧王同歸北平。李元帥率全師逼近北平,燕王率領精兵直壓李營,李景隆殺出血路,南奔德州而逃,北平解圍,燕王得勝回城。朝廷寵臣黃子澄、齊泰又敕命祁英、吳杰等將配合李景隆剿滅燕王,雙方在河北交戰,各有勝敗。燕王終于攻克德州,景隆逃往濟南,燕王引精銳圍住濟南,三月未破,只得撤兵班師回北平。鐵鉉、盛庸又將德州諸郡收復。燕王襲破滄州,生擒徐凱,反被盛庸圍困,張玉陣亡,燕王人困馬乏,突圍北上。建文帝下詔:燕王雖為叛逆,然是朕叔,只可生擒,不可暗傷。盛庸不敢輕動,燕王大敗南兵。燕王遣輕騎焚南軍糧草,朝廷見事勢艱危,方孝孺獻計:下詔賜燕世子高熾,背父歸朝,許以燕王之位。燕王識破其離間之計,不勝憤怒,命師南伐,破東平、沛縣,燕兵突然涌至徐州。忠臣程濟正監軍在此,燕王親率大兵破了徐州。朝廷聞知,舉朝張皇失措,燕王又破何福,引兵渡淮,揚州指揮王禮見燕勢日強,與千戶徐政開門迎燕王。燕王領兵渡江,京都危在旦夕,建文帝與程濟商量出亡之事。老太監王鉞取出太祖密封篋子,見度牒、僧衣帽、剃刀等物,建文削發為僧,從鬼門關而出,乃太祖暗設的一條密路。程濟扮做道人與建文帝同行,同著二十二個忠臣寄宿在神樂觀中。
燕王入宮,登帝位,改元永樂,以為建文已死,以天子禮葬之。燕王誅殺黃子澄、齊泰等大臣,方孝孺不肯歸順,暴尸于市,九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景清暗藏短劍,欲刺帝,永樂大怒,命處以剝皮極刑,系于城樓上。建文打聽到燕王奪了大位,如失林之鳥,漏網之魚,與兩個和尚、一個道士,東躲西藏,到處流浪。直至永樂、洪熙駕崩,宣德即位,從亡諸人皆死去八九,到正統五年,建文已六十四歲,遂決意東歸。命程濟卜其吉兇,知無吉無兇,正合東歸?;氐骄?詔寓大興隆寺。正統皇帝命老太監辨認,建文還記得往昔瑣事,正統感悟,命迎入皇宮,造庵以居,厚加供奉,后以壽終。
上一篇:《續兒女英雄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續金瓶梅》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