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詩翰合冊
清·黃易作
紙本設色
縱一三.五厘米
橫一八厘米
藏無錫市博物館
乾隆中葉至嘉慶年間,揚州畫派日漸消亡,四王畫派更有衰落之勢,此時畫壇出現了一些金石家的參與,黃易首先開創了融入金石氣息的清新畫風,逐漸影響以后畫派的變革。同時代的奚岡、稍后的陳鴻壽及后起的趙之琛、趙之謙、吳昌碩等,都是以金石與繪畫密切結合的畫家。黃易博學多才,書畫篆刻,都有成就,并精于金石考據之學,與錢大昕、王昶、翁方綱、孫星衍、阮元等交往商榷,至為頻繁,一生又篤于金石之學,常出入于荒煙宿莽之中,搜訪碑碣,不遺余力。他畫過不少如《嵩洛訪碑圖》、《得碑圖》等紀游冊子,都是經親自搜訪各地碑碣時的如實描寫之作,當時出現這些寫生紀游創作,確是比較新鮮的題材,可與清初時黃向堅所作《萬里尋親圖》相媲美。
這冊《書畫詩翰合冊》,是黃易在乾隆四十年(1775)所作,時年三十二歲,正當中年力學之時,故畫得極為瀟灑明麗。全冊共八幅,其中三幅山水,二幅花卉,三幅書法。這里介紹的是其中的一幅山水和一幅花卉。山水是臨董其昌的,款云:“姚綰月所藏思翁山水冊,乃晚年最得意作,墨渾意厚,無落筆痕,余訪綰月于淮陰,欣賞竟日,舟過宿遷,背臨其意。”畫中近樹一叢,有屋一間于坡上,遠山設淡青色略加橫點,矗立于后,景色空濛,意趣無窮,看了令人心曠神怡。花卉畫的是全學金農的竹子,但他把竹畫成淺綠色偏在左方,遠處逐漸淡去,與右邊三行墨書仿冬心隸書寫得十分濃重粗壯,正和綠竹的輕靈淡寫,恰成鮮明對比,真是賞心悅目的佳作。另外三幅,二幅山水,一學邵彌,一畫空闊江景,寥寥數筆,極為簡潔,是黃易山水的本色;一幅花卉,仿陳撰的柳葉飛花,設色淡雅明艷,頗有惲壽平畫風。還有三幅書法,一是臨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小楷,一是自書詩詞小行楷,一是臨《漢敦煌太守裴岑紀功銘》隸書,都是黃易的精意之作。
由此可知,黃易的畫,在當時確有新的創意,據蔣寶齡《墨林今話》中所述:“王椒畦孝廉述其官濟寧時,一花片葉,皆能于質庫易錢,其名重可見矣。”黃易在山東的官職不高,但他對書畫及金石考訂都有功力,并以金石修養入畫,在摹古風氣籠罩下的畫壇,創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新風,實是難能可貴,對后世畫風有頗大影響。
書畫詩翰合冊
上一篇:《煙浮遠岫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春流出峽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