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飲馬圖
元·趙孟頫作
絹本設色
縱二三.六厘米
橫五九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本圖右上方自書“秋郊飲馬圖”五字,左上方款署“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時畫家五十九歲。后幅有元代書畫鑒藏家柯九思等題記。元以來曾經諸名家收藏,《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等書著錄。
此畫描繪清秋郊野放牧情景。畫野水長堤、綠坡清溪與秋林疏樹、丹楓紅葉相映成趣。一位紅衣馬倌跨馬挽韁,驅駿馬十數匹來到溪邊,馬的神態各不相同,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低首就飲,或引頸長鳴,人馬雖小,而意態生動。
在構思、布局方面,此圖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開式構圖,把平視、仰視、俯視三種造景方式有機地加以糅合,靈活地處理畫面景物。特別是在安排藏與露的關系上頗具匠心。如把主要林木、坡石、人馬置于右半部,人馬均往左方走向,把來處藏于畫外;左方只露稀疏的樹干和一泓溪水,把樹梢和遠山、遠水藏于畫外;隔溪堤岸依溪水向左方延伸,并通過對岸兩馬的奔逐,點出境外尚有無限景物。畫似盡而意猶未竟,既突出了主題,又給觀者以回味的余地。此圖在筆墨設色上,既具有師法傳統的深厚功力,又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作者將書法用筆融于繪畫之中,如人馬線描工細勁健,猶如篆籀,古樸嚴謹中而蘊雋秀;畫樹石、陂陀、沙磧行筆凝重,勾、皴、破、染并用,蒼逸中含清潤。其背景用青綠敷染,或朱填楓葉點點如丹,或綠染坡堤,片片蔥青,意味著天氣尚未進入深秋。人物、鞍馬分別施以不同色彩,豐富濃郁而又清麗,做到了色不掩墨。畫家成功地將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唐人鞍馬和宋人鞍馬,“行家畫”的熟練技巧和“文人畫”的筆墨清趣、精神氣質融為一體,代表了趙孟頫晚年鞍馬畫的典型風貌,是幅形神兼備、妙逸并具、風格高雅的藝術珍品。
秋郊飲馬圖
上一篇:《雙松平遠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洞庭東山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