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浮丘
【出典】 《歙縣圖經》:“北黟山,在縣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豐樂水出焉。舊名黃山,天寶六年敕改焉。……其諸峰悉是積石,有如削成,煙嵐無際,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竇瀑泉,則無峰不有,若林澗之下,巖巒之上,奇蹤異狀,不可摸寫,信靈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溪(疑應為“浮”)丘公仙壇,彩霞靈禽,棲止其上,是浮丘公與容成子游之處所。昔有人到壇所,忽見樓臺煥然,樓前有蓮池,左右有鹽積米積。遂歸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處所。山上人往往聞峰上有仙樂之聲。”(據《太平御覽》卷四六引)
【釋義】 浮丘,神話中的仙人,傳說他曾與容成子同游黃山。后因用為詠黃山的典實。
【例句】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汪莘《沁園春·憶黃山》2196)這里舉浮丘公游黃山事以切題,抒發憶念之情。
上一篇:典故《泛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浮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