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雀圖
南宋·吳炳作
絹本設色
縱二四.九厘米
橫二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南宋自高宗紹興年間后期起,重新恢復皇家畫院制度,至孝宗、光宗、寧宗時期,宮廷畫院出現中興繁盛的局面。其間名手輩出,如《武林舊事》記載,著名的御前畫家有:馬和之、蘇漢臣、李安中、陳善、林椿、吳炳、夏圭、李迪、馬遠、馬麟等。其中吳炳是紹熙(1190—1194)年間的畫院待詔,以擅畫花鳥著稱,頗受光宗、李后的賞識,曾被賜金帶,這是皇家給予畫院畫師一種很高的榮譽。吳炳的傳世畫跡極少,此幅《竹雀圖》是署有名款的難得精品。
圖寫一竿竹枝的上端,枝葉紛披,枝頭立一山雀。這種取花卉樹木局部的構圖技法稱為“折枝”,它猶如特寫鏡頭,突出表現枝葉、花朵的形態色澤和禽鳥的活動情態,令人細細品賞玩味。此圖的布局就十分巧妙,竹干自下向上,枝葉左右伸展,形成舒放式的結構。背景了無一物,給人以老竹凌空的寬闊感覺,物象雖少而空間容量甚廣。左出的枝頭上安排一只山雀,它扭首舉足作扒抓之狀,動態的刻畫精確生動,給畫面平添一番活潑的生氣。
竹雀圖
吳炳繼承著宋代宮廷花鳥畫狀寫物態精細工致、周密不茍的傳統,在技巧上達到嫻熟精練的高度水平。竹子的枝葉全用雙鉤,然后敷上蔥翠的石綠,葉尖微染黃,寫出秋天葉片漸枯的色感。山雀以細致柔和的線描,縝密地勾出蓬松的羽毛,并用渾融的墨和色暈染出片片羽翮。竹雀的形態逼真傳神,顯示畫家深厚的寫生功力。同時在筆法的運用上頗有創意,竹枝和竹葉勾勒的線條挺勁凝重,行筆有頓挫起伏的變化,很好地表達出山竹枝老節勁葉堅的質感。它較之北宋那種勾勒勻細的線描來,具有更強的表現力。趙彥衛《云麓漫鈔》評議宋宮廷畫謂:“筆意簡全,不模仿古人而能盡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韻古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式象其物宜,而設色細、運思巧為中;仿模圖繪,不失其真為下。”吳炳的作品深得自然界生物的形色神情,筆墨因物自運,不落前人窠臼,列于上品是當之無愧的。
圖上作者署款于竹葉下方,細楷小字:“吳炳畫”。大凡宋人作畫,多數不署款,尤其宮中畫家多為應詔供御覽而作,署名者更是罕見。此幅作者留下名款,為我們了解吳炳的畫藝提供了確切的真跡。圖右上鈐有“都省書畫之印”朱文方印,這是元代的官印,左下鈐有“禮部評驗”朱文長方半印,為明代的官印。
上一篇:《羅漢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貨郎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