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
【釋義】
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替代。也指以某一事物取代另一事物。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p>
【典故】
西楚霸王項羽,因為他們家族世代在楚國做將領,又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羽年輕的時候,學文化沒多久就改去學劍,只是學劍也沒有學多久就放棄了,這讓項羽的叔父項梁很是生氣。項羽卻辯解說:“學知識能夠認識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學劍也只能抵抗一個人,并不值得學習。我要學就要學習抵抗萬人的本領?!?/p>
聽了項羽的話,項梁心中有些高興,認為他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所以,項梁開始教項羽兵法。后來因為項梁殺了人,為了逃避仇人的追殺,他便帶著項羽來到了吳中郡。
有一次,秦始皇巡游會稽時路過浙江,項羽和項梁便隨眾在路邊觀看,項羽指著秦始皇的車駕說:“那個人,我一定要取代他?!表椓黑s忙捂住他的嘴,說:“千萬不要亂說,讓別人聽到是要滅族的。”
雖然項梁嘴上這樣說,但心里卻更加高興了,認為項羽絕非一般人。而“取而代之”便是從項羽的這句話中提煉出來的。
上一篇:雙管齊下典故故事|雙管齊下釋義
下一篇:變名易姓典故故事|變名易姓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