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不悔
【釋義】
即便死很多次也不后悔。形容意志比較堅定,不管處于多么險惡的境地都不動搖。
【出處】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戰(zhàn)國時期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出生于楚國的貴族家庭,自幼抱負(fù)遠(yuǎn)大,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早些時候,屈原受到楚懷王的重視,曾任職左徒、三閭大夫,輔助楚懷王變法圖強。屈原的受寵惹來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招來小人的誣告,楚懷王便漸漸疏遠(yuǎn)了屈原。
楚懷王去世后,楚襄王即位。令尹子蘭又指使大夫靳尚在皇帝面前污蔑屈原,屈原由此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qū)。
在此期間,屈原創(chuàng)作了《離騷》,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詩中寫了自己的身世、政治抱負(fù)以及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其中有這么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表達了對理想和操守的堅持,矢志不渝。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懷著滿腔的愛國深情,在絕望和憤慨之中,投汨(mì)羅江自盡。
上一篇:乘龍快婿典故故事|乘龍快婿釋義
下一篇:九牛一毛典故故事|九牛一毛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