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陳斐除奸
亦題《放伯裘》、《伯裘》、《酒泉太守》。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九。《太平御覽》卷九○九引載。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皆選入。敘寫陳斐鏟除惡霸的故事。在酒泉郡,每當(dāng)有太守到郡里上任,總是沒有多久就死去。后來,渤海人陳斐被任命到這個郡去當(dāng)太守,他就去找人,占卜這件事的吉兇。卜卦者說:“疏遠諸侯,放掉伯裘。能解此話,就無憂愁。”陳斐帶著疑惑去上任,知道府中侍從醫(yī)官有張侯;值班醫(yī)官有王侯;差役有史侯、董侯等人,陳斐遂悟卜語“諸侯”之指。夜臥至半夜,有個怪物到被子上,陳斐已捂住了它。那怪說是千歲狐精,叫“伯裘”,請府君放還,將深報恩。陳斐已知卜言“放伯裘”之意,即放之。后來伯裘常來預(yù)先向陳斐報告郡中將要發(fā)生的情況,所以陳斐把郡內(nèi)治理得很安定,百姓都稱他為“英明太守”。后來,郡里主簿李音,因害怕自己與陳斐婢的奸情敗露,就與諸仆謀殺陳斐,陳斐又得到伯裘的救助,終于殺死李音。這則故事雖然蒙上了一層神秘荒誕的色彩,但作者著力刻畫的還是人間的矛盾沖突,它揭示了官場上的爭權(quán)奪利,互相殘殺,結(jié)幫拉派等丑惡現(xiàn)實。酒泉郡每有新太守上任,不久就死去。其因就在于地痞惡霸李音之流,他們擔(dān)心大權(quán)失去,便伙同“諸侯”一起下毒手密謀殺害,足見官場之險惡,斗爭之激烈。陳斐之所以沒有死去,反而除掉李音之徒,關(guān)鍵在于他一到任就“遠諸侯,放伯裘”。所謂“遠諸侯”就是對拉幫結(jié)派形成的地方邪惡勢力,予以打擊排斥,使他們瓦解分散,難以結(jié)合,以免陷害忠良,為非作歹。“放伯裘”則是作者的一種想象虛構(gòu)。作者依據(jù)自己的生活感受,看到了當(dāng)時社會官場的黑暗。在作者看來,像李音之類的人理應(yīng)盡早得到根除,然而他們?nèi)硕鄤荼姡讨约菏煜け镜厍闆r,拉攏一幫打手,形成一種勢力,而像陳斐這種外地人到此上任,人單勢孤,容易遭到暗算。于是作者虛構(gòu)了狐貍精——伯裘,它雖為妖,但心地善良,有正義感,處處幫助陳斐了解實情,避免禍亂,保全了性命,同時打擊了李音之流。伯裘的出現(xiàn),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作品以一道卜語為線索,融人事、靈怪事為一爐,使情節(jié)驚險變幻,錯落有致,頗具魅力。據(jù)《太平廣記》卷四四七和《法苑珠林》所引佚文,《搜神記》、《搜神異記》亦載有此故事,可知這個故事流傳很廣。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陳寶祠》簡析
下一篇:《先秦·韓非·靖郭君將城薛》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