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
釋義
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開端。原為“杜漸防萌”,意指在壞思想、壞事或錯誤剛冒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不讓其發展下去。
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故事
東漢時期,年僅十四歲的和帝繼位,由于和帝年幼,暫由竇太后掌權。竇太后借機專政,先是她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接著竇家兄弟又備居要職,后竇氏家族一心想將國家軍政大權掌握于手中。朝中許多大臣都為漢室江山擔憂不已,尤其是大臣丁鴻,他才學兼備,通曉天文地理,便決定找機會剔除國患。幾年后,天上出現極不尋常的日食現象,丁鴻趁此良機向業已長大的和帝進言道:“上天已經震怒,這是不祥之兆,看來國家將有禍亂要發生啊。”同時他又進一步指出,這禍亂的根子就在于竇氏家族,建議和帝趁對方權勢還未造成足夠威脅時,親手整頓政治,在禍亂萌芽之時就加以遏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國家長治久安。
此話正合和帝心意,丁鴻上疏后,他見火候已到,便立即著手罷去竇憲的官職,竇太后一干人等自知重罪難逃,沒過多久即與家族兄弟們相繼自殺了。
用典
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
——《元史·張楨傳》
在起初的時候,最要防微杜漸。
——夏衍《心防》
上一篇:成語《聞雞起舞》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韋編三絕》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