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子哭之慟章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人是理性的存在,應該盡可能理性地面對生活;只是理性的作用又必須通過人的情感而發揮,人又是情感的存在。情感的狀態對理性的運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處理好情感的發用是儒家的核心問題。
顏回死時年僅二十九,雖常人亦傷悲,何況是最鐘愛的弟子,故孔子哭得非常悲傷。而隨從的人大概是勸孔子節哀,孔子作此回應。
孔子以為他的悲慟是應該的,而且是恰當的。體味他的話,可知孔子決不主張絕情,而是強調情感的發用要恰到好處。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人是理性的存在,應該盡可能理性地面對生活;只是理性的作用又必須通過人的情感而發揮,人又是情感的存在。情感的狀態對理性的運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處理好情感的發用是儒家的核心問題。
顏回死時年僅二十九,雖常人亦傷悲,何況是最鐘愛的弟子,故孔子哭得非常悲傷。而隨從的人大概是勸孔子節哀,孔子作此回應。
孔子以為他的悲慟是應該的,而且是恰當的。體味他的話,可知孔子決不主張絕情,而是強調情感的發用要恰到好處。
上一篇:《奢則不孫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子在陳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