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畫虎
【出典】 《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初,兄子嚴、敦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乳榖,謂虎於菟,故命之曰斗榖於菟。”
【釋義】 “畫虎”為“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縮語。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在寫給其侄的信中說:杜季良行俠仗義,結交甚廣,我十分愛重他,但不愿意你們效法他。擔心你們學杜不成反入歧途,成為輕薄之人,這正如“畫虎不成反類狗”。后世多用以比喻好高鶩遠反而無所成就。
【例句】 ①少年奇志,笑功名畫虎,文章刻鵠。(毛開《念奴嬌·次韻寄陸務觀、韓無咎》1363)這里用“畫虎”典表現自己雖志向高遠,但終無成就。有自嘲意味。②苦無妙手畫於菟,人間雕刻真成鵠。(辛棄疾《歸朝歡·齊庵菖蒲港,皆長松茂林……》1921)這里化用“畫虎”典,感慨自己無計為國建立奇功偉業。
上一篇:典故《畫船聽雨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畫蛇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