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武關盟
【出典】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史記》卷四○《楚世家》:“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不復許秦。秦因留之。”
【釋義】 戰國末期秦昭王邀請楚懷王會盟于武關(今陜西商南縣西北)。懷王到武關被秦國扣留,并脅迫他割巫、黔中之郡,楚王不從,遂不得歸,后死于秦。
【例句】 誰意椒蘭輩,從臾武關盟。(馬廷鸞《水調歌頭·隱括<楚詞>答朱實甫》3140)詞意為:楚國奸佞子椒、子蘭之輩慫恿楚懷王去武關,親赴秦昭王盟約。因為隱括《楚辭》,故述及與屈原密切相關之事。
上一篇:典故《武公百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武夷仙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