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呂氏春秋·察傳》
[述要] 子夏去晉國,路過衛國。聽到有人讀史書:“晉國軍隊三豕渡過黃河。”子夏說:“不是這樣的。‘三豕’應是‘己亥’。‘己’和‘三’形體相近,‘豕’和‘亥’寫法類似。”到晉國一問,果然說是晉軍于己亥這天渡過黃河。此事后世演化為成語“三豕涉河”,指文字傳寫或刊印的訛誤,亦用以比喻傳聞失實。
[事主檔案] 子夏(前507—?) 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一說衛國人。卜氏,名商。孔子學生。孔子死后,到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歷史教訓,防止臣下篡奪。宣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和“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等觀點。相傳《詩》、《春秋》等儒家經典是由他傳授下來的。
上一篇:《三杯而別 高明 黃溍》
下一篇:《不為宦官作墓志銘 胡長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