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夏侯衣
【出典】 南唐·李從謙《夏清侯傳》:“侯姓干氏,諱秀,字聳之,渭川人也。……時秦王病暑,席溫為下常侍不稱旨,有言秀甚忠,能碎身為王,得之必如意。王亟召,使者駕追鋒車,旁午于道。既至引對,王大悅,詔柄臣金開剖喻秀以革故鼎新之義,然后剖析其材,刮削其粗,編度令合,又教其方直縝密,于是風采德能一變。有司奏上殿,王宣旨云:‘恨識卿之晚。’賜姓名為平瑩,封夏清侯,實食嶰谷三百戶。瑩以賜姓名,改字少覃。自此槐殿虛敞,玉窗邃深,瑩專奉起居,往往屏疏妃嬪,以身藉瑩,向之喘雷汗雨,隱不復見,如超熱海,登廣寒宮。王病良愈,謂左右:‘瑩每近吾,則四體生風,神志增爽,雖古清卿、清郎,何以尚茲。’寵遇益隆。”(據宋·陶谷《清異錄》卷下“陳設”門引)
【釋義】 南唐李從謙作《夏清侯傳》俳諧文,以竹席擬人,因其能祛除暑熱,戲稱為夏清侯。后遂用為故實。
【例句】 縹緲幸聞緱嶺曲,參差猶隔夏侯衣。(葛勝仲《浣溪沙·少蘊內翰同年寵速,遣妓隱簾吹笙,因成一闋》721)這里活用典故,以夏侯衣指竹簾,兩句寫“妓隱簾吹笙”。
上一篇:典故《夏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小安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