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薩都刺
生年有公元1272、1274、1290、1300、1305、1308諸說,卒年有1340、1345、1355諸說,尚難確考。字天錫,號直齋。回族,當時屬色目人。一說為蒙古人。祖父及父親均為武官,因功鎮(zhèn)霎、代二郡,定居雁門(今山西代縣),薩都剌遂為雁門人。雖出身豪貴,但至都剌家道中落,處于“家無田,囊無儲”(《溪行中秋玩月》自序)的困境,因而不得不外出經(jīng)商。元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1327),應(yīng)進士試及第。干文傳《雁門集序》稱其“逾弱冠登丁卯進士第”,《新元史》稱其“弱冠成泰定四年進士”;也有人謂其成進士時“已經(jīng)五十五歲”(《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薩都剌》)。其仕履前人和今人多有異說。據(jù)其自序,曾任鎮(zhèn)江錄事司達魯花赤、江南行御史臺掾吏、閩海廉訪司知事、燕南河北道廉訪司經(jīng)歷等職。其晚年情況不可確考,據(jù)傳曾投方國珍幕中,一說晚年致仕,不知所終。薩在當時以寫宮詞著稱,楊維楨云:“天歷間,余同年薩天錫善于宮辭,且索余和什”,并稱贊其宮詞“雖王建、張籍無以過矣”(見楊維楨《宮詞序》)。由于他多年為生計而四出奔波,入仕后,歷任品秩較低的地方官,這種生活經(jīng)歷使他能廣泛接觸社會,從而寫出不少反映現(xiàn)實的作品,如《鬻女謠》、《早發(fā)黃河即事》等。他的《紀事》詩更為大膽地直指元朝皇帝,對元文宗為爭奪帝位而骨肉相殘的行為極力諷刺。他的此類作品被后人稱為“詩史”。其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寫了不少山水詩,由于親臨其境,江南美麗的自然風光,塞外風沙,草原落日的雄渾景象,在他筆下都有細致動人的描繪。詩的風格多樣,時而豪放,時而婉麗,又有奇峭、險勁之作。清顧嗣立指出他“能于袁(桷)、趙(孟頫)、虞(集)、楊(載)之外別開生面”(《元詩選》初集戊集)。其詩當時即負盛名,虞集指出,“進士薩天錫者最長于情,流麗清婉,作者皆愛之”(《清江集序》)。前人又指出他能廣泛吸取唐詩精神,學唐之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這正是形成他多種藝術(shù)風格的原因之一。薩都剌以詩名家,為元代重要詩人。他的詞作亦有佳篇,雖傳世不多,而其《念奴嬌·登石頭城》、《滿江紅·金陵懷古》為歷來傳頌的名作。著有《雁門集》。生平事跡見干文傳《雁門集序》及今人張旭光撰《薩都剌生平仕履考辨》(載《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二輯)。《新元史》卷二三八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蘇黃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蔣士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