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燕臺秀句
【出典】 唐·李商隱《燕臺詩四首》清·程夢星箋注:“四詩乃《子夜四時歌》之義而變其格調者。詩無深意,但艷曲耳。其格調與《河內詩》皆取法于長吉。”(據《李商隱詩歌集解》)又,李商隱《柳枝五首·序》:“柳枝,洛中里娘也。……詠余《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明日,余比馬出其巷。柳枝丫鬟畢妝抱立扇下,風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鄰當去濺裙水上,以博香山待,與郎俱過。’余諾之。”(見《全唐詩》卷五四一)
【釋義】 李商隱有賦詠艷情的《燕臺詩四首》,分詠春、夏、秋、冬。“洛中里娘”極愛此詩,要求與作者結識,同游。
【例句】 ①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595)這里用本典追憶昔日自己同所懷戀的歌妓的愛情交往。②花隔東垣,詠燕臺秀句,結帶謀歡。(史達祖《漢宮春·友人與星娘雅有舊分,別去則黃冠矣,托予寄情》2338)這里用本典記敘作者友人同星娘的愛情交往。③醉墨題香,閑簫橫玉盡吟趣。勝流星聚。知幾誦、燕臺句。(周密《長亭怨慢·歲丙午……》3275)這里活用本典追敘昔日詩友宴集賦詠佳句。
上一篇:典故《燕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燕坐申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