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語無同
【出典】 《世說新語·文學》:“阮宣子(修)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圣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又,《晉書》卷四九《阮籍傳》附《阮瞻傳》:“瞻字千里。……讀書不甚研求,而默識其要,遇理而辯,辭不足而旨有余。……見司徒王戎,戎問曰:‘圣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釋義】 晉人阮修(一說其叔阮瞻)對答太尉王衍(一說王戎)關于儒家與老莊的差別時,僅用“將無同”(大約差不多)三字。受到賞識,被任為掾。人稱“三語掾”。后世因用作稱美幕府僚屬的典故,也用來稱譽人善于詞令。
【例句】 坐中客,馳雋辨,語無同。(葛勝仲《水調歌頭》[下瀨驚船駛]717)這里用“語無同”典,形容席間諸客各騁辯詞工于應答。意含稱美。
上一篇:典故《種豆南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語觸宮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