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甕下思畢
【出典】 見“畢卓身夜甕”條。
【釋義】 晉朝吏部郎畢卓性放達,嗜酒,曾私入鄰舍郎甕間偷飲鄰人之酒而被縛。被釋后又與主人宴飲于甕側,致醉而去。后遂用作詠酒徒之典。
【例句】 甕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畢。(韓淲《好事近》[三疊古藤蔭]2257)這里用畢卓飲于鄰人甕下之典,描寫自己不為禮法等各種清規戒律所拘的灑脫性格。并表明自己只想效法畢卓一類的酒徒。
宋詞典故·甕下思畢
【出典】 見“畢卓身夜甕”條。
【釋義】 晉朝吏部郎畢卓性放達,嗜酒,曾私入鄰舍郎甕間偷飲鄰人之酒而被縛。被釋后又與主人宴飲于甕側,致醉而去。后遂用作詠酒徒之典。
【例句】 甕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畢。(韓淲《好事近》[三疊古藤蔭]2257)這里用畢卓飲于鄰人甕下之典,描寫自己不為禮法等各種清規戒律所拘的灑脫性格。并表明自己只想效法畢卓一類的酒徒。
上一篇:典故《渭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甕中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