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周公祓禊
【出典】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諸侯,乃因此處立曲水祠,二漢相緣,皆為盛集。”(據《五朝小說大觀·魏晉小說》引)
【釋義】 《續齊諧記》載:晉武帝問三月上巳曲水祓禊(洗濯祓除不祥)起源,尚書郎束皙答道起于周公建筑洛邑(即今洛陽),當時以流水泛酒,以除不祥,于是沿為習俗。后遂用作詠上巳節之典。
【例句】 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來。(辛棄疾《鷓鴣天·壽子似,時攝事城中》1944)這里用“周公祓禊”典點明其時為上巳節。意為上巳節時正好生兒,因已有周公祓除過不祥。
上一篇:典故《周公留召》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周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