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直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至正直記》4卷,又名《靜齋直記》、《靜齋類稿》,元孔齊撰。孔齊,字行素,號靜齋,山東曲阜人。其父退之曾任建康書史,孔齊隨父遷居溧陽,元末至正年間,農民起義烽火遍及江南,孔齊又避居四明(今浙江寧波),此書是他避居四明期間撰寫的一部筆記,成書于至正二十年(1360)。
本書以“直記”為名,表明作者在書中所記述的見聞均據實直書,不隱惡,不諱短,其中如第1卷“年老蓄婢妾”條,稱年老而蓄婢妾為人生之一大不幸,并說自家先人晚年亦不免此過,對家丑亦不避諱,《四庫提要》對此頗有微詞,實為作者的可貴之處。書中所記元末的時事見聞,提供了不少有關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材料,其中對元代民族矛盾的反映,如第3卷“曼碩題雁”條云:“豫章揭翰林曼碩《題雁圖》云:‘寒向江南暖,饑向江南飽。物物是江南,不道江南好’。蓋譏色目北人來江南者,貧可富、無可有,而猶毀辱罵南方不絕,自以為右族身貴,視南方如奴隸。然南人亦視北人加輕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誚。”這條記載生動地反映了元朝統治者利用色目人壓迫南方漢人的情況,以及南方漢人的不滿情緒。揭傒斯譏刺的對象其實并不單指色目人,它還反映了蒙古統治者與漢族人民的尖銳矛盾。本書第1卷“楮弊之患”條,記元末幣制的廢壞,不但紙幣無法行用,就是銅錢也弊端叢生,官價百文,民間有的只值20文,這條材料可供研究元代經濟史參考。本書的缺點是內容較為蕪雜。
此書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自然宗教對話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艾凡赫》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