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周公留召
【出典】 《史記》卷三四《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說。”
【釋義】 周公不得已而攝政,受到召公的猜疑,經過耐心解釋,才得到召公的諒解。
【例句】 宰相口口,周公留召,婁公容狄。(劉克莊《水龍吟》[此翁飽閱人間]2622)這里用本典表示身居高位者常被誤解,惹煩惱。
上一篇:典故《周公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周公祓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