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菊延
散文集。作者惠洛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陸定一作序。集內十六篇祭文,既是對辭世的師長、摯友和親人的追悼,又是“一個老黨員對于‘文化大革命’的怒吼”(《序》)。《司令·嚴師·兄長》回憶了陳毅老總生前的金戈鐵馬事,再現了這位軍事家、政治家獨具風采的音容笑貌:“他發脾氣也好,開玩笑也好,嚴厲也好,寬厚也好,嬉笑怒罵,皆是大塊文章,皆是馬列主義,蘊涵著極其深刻的真理和純潔的黨性原則。”《遙祭陶勇寄深情》和《追祭王治平》均采用第二人稱,面對先烈的英靈歷數往事,傾訴衷腸,不僅描摹了陶勇豪氣凜然、勇謀兼備的英姿,還表現了他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脾性;不僅刻畫了王治平精明干練、不事權貴的形象,也映襯出他抑強扶弱、童心不泯的柔情。《記銘璜同志》記錄了一位“土”知識分子清高孤傲、不善處世的秉性,但透過這層“缺點”,作者卻推崇他博覽深鉆的治學態度,嘔心瀝血的工作熱情和嚴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壯士王范》、《再憶徐步》、《緬懷李楚》及《魂兮歸來》等篇,或追憶烈士在浩劫中寧折不彎、舍生取義的忠勇,或詠贊“公仆”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的工作。《難忘的一課》回憶了“我”在暴怒中動手打人,后經批評教育終于認識錯誤的往事,通篇交織著對魯莽過失的愧疚和對戰友寬闊胸襟的敬佩。《大江英魂》刻畫了韋一平同志平素沉著冷靜的性格特點,謳歌了他在沉船緊要關頭斷然把生還希望留給警衛員的崇高行為。《青春壯烈》和《記我的長兄與四弟》則是家庭坎坷遭遇和親人革命足跡的實錄。該集是“我以我血寫我心”的產物,體現了“用一樁樁具體事實來說話”(陸定一語)的總體特色。“不為逝者諱”的唯物主義態度,使書中人物擺脫了被“拔高”的傾向,血肉豐滿、真實可信。作品在展開與緬懷對象之間若干鮮為人知的交往細節的同時,常常議論風生,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徹底否定。語言表達不拘一格,剛勁豪放與輕柔纏綿交互使用,兩相映襯。本集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上一篇:尹昌龍《岡底斯的誘惑》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軍帽底下的眼睛》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