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一朵午荷
《一朵午荷》:
A
這是去夏九月間的舊事,我們為了荷花與愛情的關系,曾發生過一次溫和的爭辯。
“真正懂得欣賞荷的人,才真正懂得愛?!?br>
“此話怎講?”
“據說偉大的愛應該連對方的缺點也愛,完整的愛包括失戀在內。”
“話是這么說,可是這與欣賞荷有啥關系?”
“愛荷的人不但愛它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也愛它夏天的喧嘩,愛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覺得連喂養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br>
“花凋了呢?”
“愛它的翠葉田田?!?br>
“葉殘了呢?”
“聽打在上面的雨聲呀!”
“這種結論豈不太過羅曼蒂克?!?br>
“你認為……?”
“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br>
其實我和你都不是好辯的人,因此我們的結論大多空洞而可笑,但這次卻為你這句淡然的輕責所懾服,臨別時,我除了赧然一笑外,還能說些什么呢?
記得那是一個落著小雨的下午,午睡醒來,突然想到去歷史博物館參觀一位朋友的畫展。為了喜歡那份涼意,手里的傘一直未曾撐開,冷雨溜進頸子里,竟會引起一陣小小的驚喜。沿著南海路懶懶散散地走過去,噘起嘴唇想吹一曲口哨,第一個音符尚未成為完整的調子,一輛紅色計程車側身馳過,濺了我一褲腳的泥水。抵達國家畫廊時,正在口袋里亂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現,并遞過來一塊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歡做一些平淡而又驚人的事,我心想。但當時好像彼此都沒有說什么,便沿著畫廊墻壁一路看了過去。有一幅畫設想與色彩都很特殊,經營得頗為大膽,整個氣氛有梵谷①的粗暴,一大片紅色,觸目驚心,有抗議與呼救的雙重暗示。我們圍觀了約有五分鐘之久,兩人似乎都想表示點意見,但在這種場合,我們通常是沉默的,因為只要任何一方開口,爭端必起,容忍不但成了我們之間的美德,也是互相默認的一種勝利者的表示。
這時,室外的雨勢越來越大,群馬奔騰,眾鼓齊擂,整個世界籠罩在一陣陣激越的殺伐聲中,但極度的喧囂中又有著出奇的靜。畫廊的觀眾不多,大都面色呆滯,無奈地搓著手在室內兜圈子。雨,終于小了,我們相偕跨進了面對植物園的陽臺。
“快過來看!”你靠著玻璃窗失神地叫著。我挨過去向窗外一瞧,正如舊約《創世紀》第一章中所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有光,便有了光?!蔽翌D時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動,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謝,或者說多已雕塑成一個個結實的蓮蓬。滿池的青葉在雨中翻飛著,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頭劈臉灑將下來,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節奏急迫而多變化,聲勢相當懾人。這種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過癮,朱自清可能會嚇得臉色發白;在荷塘邊,在柔柔的月色下,他怎么樣也無法聯想起這種騷動。這時,一陣風吹來,全部的荷葉都朝一個方向翻了過去,猶如一群女子驟然同時撩起了裙子。我在想,朱自清看到會不會因而激起一陣靦腆的竊喜?
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身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雨落在它們的臉上,開始水珠沿著中心滴溜溜地轉,漸漸凝聚成一個水晶球,越向葉子的邊沿擴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桿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負,由旋轉而左搖右晃,驚險萬分。我們的眼睛越睜越大,心跳加速,緊緊抓住窗欞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發生的終于發生了,荷身一側,嘩啦一聲,整個葉面上的水球傾瀉而下,緊接著荷枝彈身而起,又恢復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們也隨之噓了一口氣。我點燃一枝煙,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緩緩吐出,一片濃煙剛好將臉上尚未褪盡的紅暈掩住。
也許由于過度緊張,也許由于天氣陰郁,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的話外,一直到畫廊關門,揮手告別,我們再也沒有說什么。
B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另一個秋末的下午。
十月的氣溫仍如江南的初夏,午后無風,更顯得有點燠熱。偶然想起該到植物園去走走,這次我是誠心去看荷的,心里有了準備,仍不免有些緊張,十來分鐘的路程居然走出一掌的汗。跨進園門,首先找到那棵編號廿五的水杉,然后在旁邊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調整好呼吸后,再輕步向荷池走去。
噫! 那些荷花呢? 怎么又碰上花殘季節,在等我的只剩下滿池涌動的青葉,好大一拳的空虛向我襲來?;ㄊ菦]了,取代的只是幾株枯干的蓮蓬,黑黑瘦瘦,一付營養不良的身架,跟豐腴的荷葉對照之下,顯得越發孤絕。這時突然想起我那首《眾荷喧嘩》中的詩句:
眾荷喧嘩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
……
我向池心
輕輕扔過去一粒石子
你的臉
便嘩然紅了起來
其實,當時我還真不明白它的臉為什么會頓然紅了起來,也記不起扔那粒石子究竟暗示什么,當然更記不起我曾對它說了些什么,總不會說:“你是君子,我很欣賞你那櫛風沐雨,吃污泥而吐清香的高潔”之類的廢話吧?人的心事往往是難以牢記的,勉強記住反而成了一種永久的負荷?,F在它在何處,我不得而知,或下墜為爛泥,最最溫柔的一朵。朋友,這不正足以說明我決不是只喜歡欣賞他人孤寂的那類人嗎?
午后的園子很靜,除了我別無游客。我找了一塊石頭坐了下來,呆呆地望著滿池的青荷出神。眾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聲已歇,盛況不再。兩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繁華與喧囂,白晝與黃昏,池里與池外,到處擁擠不堪;現在靜下來了,剩下我獨自坐在這里,抽煙,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來,情勢逆轉,現在已輪到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了。
想到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難堪起來。其實,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種羞恥,當有人在欣賞我的孤寂時,我絕不會認為他有任何罪過。朋友,這點你不要跟我辯,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殘,明年照樣由根而莖而葉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接受人的贊賞與攀折,它卻毫無顧忌地一腳踩污泥,一掌擎藍天,激紅著臉大聲唱著:“我是一朵盛開的蓮”,唱完后不到幾天,它又安靜地退回到葉殘花凋的自然運轉過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來接唱。
撲撲塵土,站起身來,心口感到很悶,有點想吐,寂寞真是一種病嗎? 繞著荷池走了一圈后,舒服多了,繞第二圈時,突然發現眼前紅影一閃而沒。放眼四顧,仍只見青荷田田,什么也沒有看到。是迷惘? 是殷切期盼中產生的幻覺? 不甘心,我又回來繞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尋,在重重疊疊的荷葉掩蓋中,終于找到了一朵將謝而未謝,卻已冷寂無聲的紅蓮,我驚喜得手足無措起來,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嗎?
(選自散文集《一朵午荷》,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版)
【賞析】
很多人知道洛夫是臺灣著名的詩人,但對于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了解的人卻為數甚少。太盛的詩名,使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詩歌創作上。事實上,洛夫的散文別具一格,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有人甚至認為他的散文在可讀性方面超過他的詩。通過這篇題為《一朵午荷》的散文,讀者可以一窺洛夫的散文成就。
《一朵午荷》 由兩部分構成,記敘了兩次觀荷的體驗與感受。第一次,作者是和一位朋友一同去看畫展,偶然瞥見了植物園中池荷在雨中翻飛的景象,兩人就荷花與愛情的關系發生了一場論爭。第二次,作者是獨自一人去植物園看荷,面對凋謝的池荷,他回想起上次與朋友的爭論,自然的運轉過程使他對生命、愛情有了更深的認識。
文章一開始,就以一段有關荷花與愛情關系的對話奠定了全文的哲理色彩,但這哲理命題的探討,并不是抽象地進行,而是依存于荷花這一生動具體的形象。作者認為:“偉大的愛應該連對方的缺點也愛,完整的愛包括失戀在內”,這就如同真正愛荷的人,“不但愛它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也愛它夏天的喧嘩、愛它秋節的寥落,甚至覺得連喂養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而那位朋友認為這是羅曼蒂克的結論,在他看來,“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在他們進行這番爭論時,所面對的恰好是一池已雕塑成一個個結實蓮蓬的荷,在雨點的擊落中,荷露出的是英姿勃發、矯健中帶有嬌媚的一面,兩人都為眼前的景致迷戀。既然沒看見荷花孤寂的一面,也就無從證明欣賞別人的孤寂究竟是一種罪惡還是一種美德。
在另一個秋末的下午,作者所看到的荷卻是另一番景象,“幾株干枯的蓮蓬,黑黑瘦瘦,一付營養不良的身架”,這正是荷花孤寂的一面。看到這孤寂的一面,作者突然想起他寫過的一首詩。詩中的那朵荷花,此刻或許也下墜為爛泥,但他仍然看重它。這種態度正反映了作者的愛情觀,不僅愛對方矯健嫵媚的一面,也愛對方孤寂落魄的一面。作者借荷花的盛開與凋謝,表達了他對生命興衰的看法。既然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那么欣賞生命的孤寂不僅不是一種罪惡,反而是一種豁達,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文章以作者又突然發現那朵去夏挨得最近、最靜、最最溫柔的荷朵如今已將謝未謝,冷寂無聲,但他依然驚喜得手足無措的心境作為文章的結束,不僅使結構完整,而且和前面的詩文呼應,將全文的意境升華到新的高度。
洛夫是一位詩人,他所寫的散文注重意象的鑄造。荷花在他的筆下獲得了新的內涵。人們描寫荷花,通常注重它出污泥而不染的一面,但洛夫所鑄造的荷花意象,卻新鮮而富有創意,具有更豐富的象征意義。他自己曾說:“我理想中的散文應是情理交融、把知性與感情揉成一片,既有鳥語花香,又有一種超感覺的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親切亦如老友雨夜來訪,促膝談心,一方面又是一種內省的心靈獨語,但句句都是生活過來的充滿人性的話?!薄兑欢湮绾伞氛沁@種藝術風格的體現。作者通過荷花這一感性的藝術形象,來表達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中既有對池荷的自然景致的細膩描寫和感情的抒發,又有內心對生命、愛情這些問題的哲理性思索。這二者有機地交融,感性的、具體的藝術感受與理性的、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相互依存,從而使這篇散文既有藝術境界的高度又有知性的深度。洛夫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語言優美而不造作,更有意境上的博達灑脫,令人讀后愛不釋卷。
(施國英)
上一篇:《紹興——我心中的詩》原文|賞析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丁香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