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住慣的草窩”,我便是有這樣信念的人。幾年前友人約我寫迎接新年的文章,我忽發奇想,認為一個人進入新年,正如搬進新居一樣。房屋的框架依然,但框架里的生活,卻因人因事而異了。于是我用了《搬新屋》的題目。不圖這一念之差,竟成了友輩互傳的消息,說我搬了住的地方,因為這些友人大都只看題目而未看文章。本來嘛,每到新年照例報刊上有批賀新年的征文,說來說去還是那么幾句老話,對于新的一年如何懷著一腔壯志宏圖,或是感喟幾句過去的一年又如何在因循坐誤中度過,寫不出能夠醒人耳目的文章。我之在文章上面加上“搬新屋”這個題目也不過是促人深思而已。
這個題目給我帶來了不少麻煩,因為看慣我舊居的人,忽然對于我的舊居不滿起來了。“你的來訪者眾多,你那間既是書齋又是藏書室還兼寢室的房子,擺下了諸多書物,又還能容納幾個光臨的來客?”“你寫文章讀書要有個安靜的去處,但是邁進你家的屋門,就可以看見你端坐在書桌前,毫無退避的余地,這不合適?!薄安灰詾槟阍陂T口掛上‘上午工作時間’的免戰牌,就萬事大吉,真的客人來了,你能推他出去嗎?”講完了這些卑之無甚高的理論,友輩就坐下來為我規劃了。
有的說,“你至少應有個書齋和一間臥室?!庇械恼f,“像你這樣的人,有個客廳亦不為過。”有的甚至指責起我的室內裝飾來了,說,“你有許多能書善畫的朋友,為什么不請他們畫個或寫個條幅給你。壁上掛了字畫,總比光禿禿的白壁顯得光彩,何況你的這四堵墻壁早已是千孔百瘡要重新粉刷了?!薄澳愕倪@個水泥地也該鋪鋪地毯了!”如此等等。
這樣的好意與責難,聽得耳朵里快起繭了,但我仍是“巍然不動”。難道我真個無動于中嗎?說不動心是假的?!叭送咛幾摺保l又不想有個美侖美奐的住所呢?但是轉眼一想,即使我滿壁掛得像書畫展覽會,對我又有什么用處?墻上的書畫并不如光鮮的衣著,光鮮的衣著還可在你上街時,令人側目而視,至于家里掛上字畫也不能說明你是個學富五車的人。如果碰上一個無節操的人,卻偏要給你寫幅“節義千秋”四個大字送來,你說是掛還是不掛呢。所以還是蓬蓽的好,他人的字畫并不能抬高你的身價,但來往的鴻儒和庋藏的圖書卻可使你蓬蓽生輝,人也變得聰穎些。
幼時在老家里,大廳四面掛著不少字畫,難得有一個忝居主人的人識得全部對聯上寫的真草隸篆,至于云煙山水更不知所云了。這些字畫對子弟只有一個誘惑力,即它們可以賣錢。幸而老家的字畫在日本兵占領杭州的時候,都被人偷賣完了。我真不知這些勞什子到了我的手里,又將何以處置。
所以至今我還是住在這小樓里,聽那四季不同的風聲。聽風樓顯出了我的寒酸,聽風樓也道出了我的富有。因為這里常有有學問的人光臨,這里也藏有心愛的書籍,供我消磨朝夕。我要搬進華居嗎?我要裝飾我的寒齋嗎?如今我已斷絕這種對靡菲斯特的誘惑,我將安心樂居于這間陋室里。
記得曹靖華老人在世時,有一次遇到了談及他要遷居,我就向他稱賀,他當時卻說有些舍不得這所住了多少年的居處。那天談話時他的神情還如在我眼前,他似乎露出了某種沉思而欲言又止。一直到以后我讀了他寫的那句名言,“金錢、財產、房子……這些東西都是空的,一把火就可燒得干干凈凈。知識、學問,存在在自己頭腦里,別人搶不走,大火也燒不掉?!蔽也胖蟾拍菚r他感到恍然的,就是這一句話。
如今,每逢有人提到我應該遷一所寬敞的新居時,老人的話便會跟著出現在我腦際。我想他的話比天下所有的亭臺樓閣,都親切現實得多。
劉禹錫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然則又“何陋之有”呢?
(1989年《散文》2期)
賞析這是一篇極具雅潔情趣的隨筆,作者絮語漫談,自由隨意,繼唐代詩人劉禹錫之后,再次闡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的道理。故曰:《陋居》是20世紀80年代的《陋室銘》。
劉禹錫的《陋室銘》從正面做文章,以山水引出“陋室”,極言“陋室”之出,“陋室”之靜,“陋室”之濃郁的文化氛圍。并暗示:因有“吾德之馨香”,故“可忘室之陋”。馮亦代的《陋居》則從反面入題,由《搬新屋》一文引出諸多對“陋居”之鄙薄之詞:太窄小,不能接待眾多來訪者;太不靜,影響讀書與寫作;屋太少,無法回避客人之光臨,等等。再以友輩之幻想畫出“新居”之美侖美奐:有書齋,有臥室,有客廳,墻壁粉白,掛滿字畫,地鋪地毯,華美光鮮。“新屋”與“陋居”之對比,突出了“新居”之美與“陋居”之“陋”。
行文至此,“搬新屋”勢屬必然。但作者筆鋒一轉,指出:自己雖心有所動,但仍覺“蓬蓽的好”,因而“巍然不動”,“安心樂居于這間陋室里”。為什么?(1)“他人的字畫并不能抬高你的身價”,如自己老家四壁字畫,“難得有一個忝居主人的人識得全部對聯上寫的真草隸篆,至于云煙山水更不知所云了”,只把字畫當作賣錢的“勞什子”,豈不糟踏圣賢?(2)“來往的鴻儒和庋藏的圖書卻可使你蓬蓽生輝,人也變得聰穎些。”(3)曹靖華老人有言:“金錢、財產、房子……這些東西都是空的,一把火就可燒得干干凈凈。知識、學問,存在自己頭腦里,別人搶不走,大火也燒不掉?!彼裕拔摇边€是“住在這小樓里,聽那四季不同的風聲?!笨此啤昂帷保瑓s也富有。因為“常有有學問的人光臨”,“藏有心愛的書籍,供我消磨朝夕”??梢钥闯?,只要“惟吾德馨”,則“陋居”之中,觸目皆成佳趣。故結尾的“何陋之有”印證開頭“金窩、銀窩,不如住慣的草窩”,前呼后應,渾然一體。
《陋居》語言清麗,雍容舒緩,含蓄雋永,于生活瑣事之中表現了我國知識分子不求時髦,安貧若素,隨緣而居的超然雅趣,另一方面卻也暗諷了當前腦體倒掛,財富分配不公的社會現象。所以,讀完《陋居》,令人有一種“含淚的笑”的酸苦之感。
上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原文|賞析
下一篇:《走山訪水與讀山吟水》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