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本草》①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飲之,北人初多不飲。
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大師大興禪教②,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③,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④,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⑤甚多。
楚人陸鴻漸為《茶論》⑥,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⑦。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⑧,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⑨,至臨淮縣館⑩;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請為之。伯熊著黃被衫(11),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道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茶熟,李公為歠(12)兩杯而止。既到江外(13),又言鴻漸能茶者,李公復請為之。鴻漸身衣野服(14),隨茶具而入,既坐,教攤如伯熊故事(15)。李公心鄙之。茶畢,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16)。鴻漸游江介(17),通狎勝流(18),及此羞愧,復著《毀茶論》。伯熊飲茶過度,遂患風氣(19),晚節亦不勸人多飲也。
吳主孫皓(20)每宴群臣,皆令盡醉。韋昭(21)飲酒不多,皓察使以茶茗自代。晉時謝安詣陸納(22),納無所供辦,設茶果而已。
按:此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23),流于塞外。往年回鶻入朝(24),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
《續搜神記》云:“有人因病能飲茗一斛(25)二斗,有客勸飲過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26),置柈(27)中以茗澆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28)”。
(《封氏聞見記》)
注釋①《本草》——即《神農本草經》,因書中所記名藥以草類為多,故名。②禪教——佛教。③鄒、齊、滄、棣——鄒,今山東鄒縣一帶。齊,今濟南一帶。滄,今河北滄州一帶。棣,今山東惠民一帶。④不問道俗——不論佛、道之徒與普通世俗之人。⑤色額——花色品種。⑥陸鴻漸——陸羽(733—804),字鴻漸,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所撰《茶經》,是論茶的專門著作。《茶論》,即《茶經》。⑦事——物品一件叫一事。都統籠,可以存貯全套茶具的籠子。⑧常伯熊——唐代人,善煮茶。對陸鴻漸的《茶經》有所補充發揮。⑨宣慰——安撫。唐代派中央官員到地方巡察,稱宣慰安撫史。⑩臨淮縣——今安徽省泗縣東南。⑾黃被衫——黃披衫。被,通“披”。⑿歠(chuo)——飲。⒀江外——長江之外(以中原為觀察點)。⒁衣野服——穿著平民的普通衣服。⒂教攤——指揮擺設茶具并煮茶。故事,舊法,舊例。⒃煎茶博士——舊時稱茶坊侍者為煎茶博士。⒄江介——江邊。⒅通狎勝流——與名流交好。⒆風氣——中醫學病名。⒇孫皓——三國時吳國末代皇帝。(21)韋昭——字弘嗣,三國時吳國云陽(今江蘇丹陽)人。(22)“晉時”句——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陸納,晉人,字祖言。(23)中地——中原地區。(24)回鶻——即“回紇”。中國古代少數民族。(25)斛(hu)——容器,可裝十斗。(26)牛胰——牛的胰臟。(27)柈(pan)——通“盤”。(28)瘕(jia)——腹內有結塊的病癥。
賞析茶,在我國的種植及飲用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名目繁多的茶道,常常讓異邦之客嘆為觀止。《封氏聞見記》中的這篇短文記載了我國飲茶的風俗及與茶有關的許多軼聞,侃侃道來,如數家珍,仿佛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茶余說茶。
文中說,飲茶成為一種風俗,是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而且是由南及北,由東向西,推廣開來。作者寫當時的盛況,“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著墨不多,卻點染了一派熱鬧繁盛的景象。
飲茶風俗造就了“茶博士”。作者用不小的篇幅介紹了陸鴻漸、常伯熊的軼事。陸、常二人為御史大夫李季卿布茶道一段寫得頗為傳神。常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道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由服飾、動作可以想見他的淵博,他的嚴謹持重。與之相對,陸鴻漸則“身衣野服,隨茶具而入”,他并不親自操作,而是“教攤如伯熊故事”,指揮著茶坊侍者擺設茶具,煎煮茶水,把常伯熊的作法重復一遍。這位后來被民間尊為“茶神”的陸羽,不拘俗禮,倜儻瀟灑的作派,著實讓那位御史大夫心中不快了好一陣,喝完茶,命仆從取錢30文只酬謝煎茶的茶坊侍者。這無異是對陸鴻漸的侮辱,他因此憤然作《毀茶論》,可見他于瀟灑之外的自尊自傲。
茶是一種十分理想的飲料,淡茶一杯,余味無窮。以茶茗代酒,設茶果待客,唐以前即已有之。作者在篇末引錄《續搜神記》中所記的一樁怪事,更增添了茶的傳奇色彩,也增添了行文的活潑生動。
茶固然好,但當飲茶成為一種病態的時尚,“窮日盡夜”,嗜茶成癖,茶的功效便走向了負面。那位著黃衫、戴烏紗的常伯熊,便因“飲茶過度,遂患風氣”。這是一個教訓。作者的客觀實錄精神使他看到了這一點。
上一篇:《從吃茶漫談重慶的忙——旅渝隨筆》原文|賞析
下一篇:《《飲水詞集》》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