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錢鐘書所著詩論著作。1948年開明書店初版,正文91篇,補遺18篇。1984年中華書局為出補訂本,以初版本為上編,而稍有刪潤;逐處訂補之文,列為下編,字數幾與上編相侔。。全書共43萬字。1984年以后作者續有補正,先發表于《錢鐘書研究》專刊(錢鐘書研究編輯委員會編,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1989年),中華書局1989年重印《談藝錄》,已將其收入。該書始屬稿于抗日戰爭期間作者流寓湘西時,至1941年裒集成帙,故自序云:“《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全書評論歷代著名詩家,如陶淵明、李賀、韓愈、王安石、梅堯臣、蘇軾、陸游、袁枚、龔自珍、王國維等凡所考論,不僅廣涉歷代典、籍、詩、話、文論,而且博采西方文藝與美學理論以資比較發明。根據研究者統計,上編引書1100種,下編又新引書約700種。由于作者學貫中西,融匯古今,所論雖由一人或一詩而發,但開掘深廣,精義迭見。許多觀點已為學術界普遍接受,如謂詩分唐宋“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想見勝。”又如對李賀詩風、詩境、字法、曲喻等的系統論述及由此引申的藝術本原論:“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無所謂道術學藝也。學與術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勝天,人心之通天者也。”“百凡道藝之發生,皆天與人之湊合耳。”“蓋藝之至者,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師天呂實,而犁然有當于心;師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作者另有《管錐篇》、《舊文四篇》、《七綴集》、《宋詩選注》等,已另著錄。
上一篇:《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諧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