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圍棋
我國一項有悠久歷史的體育項目。先秦稱圍棋為“弈棋”,簡稱“弈”。《說文解字》對“弈”的解釋是:“弈,圍棋也。”早在春秋時期,圍棋已經很流行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衛國大夫大叔父子批評寧喜三心二意沒有主見,以“舉棋不定,不勝其耦”來比喻說明政治斗爭,可知弈棋當時已廣為人知。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認為,圍棋是人們度過閑暇時間的一項良好活動。《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認為,空閑時間下圍棋總比什么都不干要好些。到了戰國時期,圍棋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戰國中期的教育家孟子常常提到弈棋。兩晉南北朝時期,弈棋已經成為最廣泛的體育項目之一。弈棋人員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為前代所少見;對棋藝研究之精,對后世圍棋發展的影響之大,也是前代所莫及。這一時期圍棋高手輩出,國家設立了圍棋品位制,還設置圍棋州邑,執掌會棋者的選舉、推薦和棋譜的收集整理。南北朝時期有不少圍棋著作,如《棋圖》、《棋法》、《棋評》、《圍棋賦》、《棋品》等等。所以,兩晉南北朝被認為是我國圍棋發展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高峰時期。唐代是我國圍棋發展的第二個高峰。當時,人們把琴、棋、詩、畫引為風雅之事,因而社會上出現了以善弈為榮,以不善弈為恥的風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各階層都普及圍棋。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仕女圍棋絹畫,反映了唐代女子也喜歡弈棋的情況。現存的不少唐詩中也反映出詩人以棋會友,以弈抒懷情況。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圍棋經由遣唐使團東傳日本,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體育項目。到了宋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娛樂活動的開展,城市中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棋會”,圍棋技藝也不斷提高,也留下了不少圍棋著作。明朝仇英繪有《仕女弈棋圖》,以及后來的《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等小說中都描寫了明清時期女子下圍棋的情景。可見,圍棋是我國發展較早的體育活動之一。
仕女弈棋絹畫(唐)
上一篇:建筑技藝·園冶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