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夜半覺小不佳,到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①。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②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③。吾死之后,持大服④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⑤;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殮以時服,葬于鄴⑥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⑦相近,無藏金玉珍寶。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⑧,善待之。于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⑨,朝晡上脯糒之屬⑩,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11)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12)。吾余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中華書局輯校《曹操集》)
注釋①當歸湯——中藥名,有活血鎮定之效。②遵古——指葬儀遵循古禮。如舉喪、服孝、用金玉珠寶陪葬等。③幘——頭巾。④大服——禮服。⑤“百官”二句——臨,哭吊死者。十五舉音,哭十五聲。⑥鄴——故城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先為袁紹所鎮,后以之封曹操,與長安等合稱“五都”。⑦西門豹祠——原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西門豹,戰國魏人,曾任鄴令,以破除巫術迷信,廢止河伯娶婦陋習,深得民心。⑧銅雀臺——位于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⑨繐帳——稀疏的麻布所制的靈幔。⑩“朝晡”句——朝,早晨;晡,下午。脯糒,干肉和干飯。(11)組履——絲帶、鞋子。(12)皆著藏中——都安置在倉庫中。藏,存放東西的地方。
賞析曹操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病死在洛陽的,享年66歲。這是他臨終前的遺囑。遺囑中,簡要敘述了自己的病情,然后安排其身后事。
關于病情,只說:“夜半覺小不佳,到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沒有眼淚,沒有悲傷,更沒有對死神的祈禱。
接著對身后事作出具體安排:
首先,他總結自己一生治軍的經驗,認定以法治軍是正確的,至于“小忿怒”、“大過失”,則不當效法。這是要求在他死后要繼續堅持以法治軍。
其次,具體安排了自己的喪事。曹操反對遵古厚葬,主要原因是“天下尚未安定”。因此,在舉喪期間“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至于喪事如何料理,他想得更為周到。關于葬服,他說:“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時,勿遺。”關于哭吊,他說:“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關于入殮,他說:“殮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這一切,都體現著曹操踏入仕途伊始就大力提倡,并堅決執行的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的精神。
還有,婢妾、侍人、諸夫人日后如何生活,各種遺物如何處理,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繐帳伎樂,綬帶裘衣,分香賣履,不避瑣碎,一一叮囑。他能想得到,也敢寫得出。這也正像他承認自己有“小忿怒”、“大過失”一樣,通脫、真率,令人感佩。至于臨終不忘聲色,令婢妾在銅雀臺上面對其靈幔作伎樂,亦可謂“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吧?正如西晉文人陸機拜讀這篇《遺令》后所嘆:“嗟大戀之所存,故雖哲而不忘。”(《吊魏武帝文》)
通讀之后,使人感到,曹操既不“奸”,也不“詐”,反而非常“忠”——忠于自己的事業,也非常“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這篇短文,似乎事無巨細,隨便寫來,但唯獨如此才能見出其活脫脫的個性。就此而言,此文并不像傳統的遺囑,而是一篇絕妙的隨筆。就遺囑而言,也別開生面,獨具一格。
上一篇:《相疑為鬼》原文|賞析
下一篇:《《尚書別解》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