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者①,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仰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②。其背甚澀③,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④。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⑤,遇貨不避,以厚其室⑥,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⑦,黜棄之⑧、遷徒之⑨,亦已病矣⑩。茍能起,又不艾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⑿,而貪取滋甚⒀,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⒁;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柳河東集》)
注釋①蝜蝂(fuban)——一種黑色小蟲,性躁急,背上凸凹不平。②困劇——疲累已極。劇,極,甚。③澀——不光滑。④卒躓(zhi)仆——結果跌倒了。⑤嗜(shi)取者——貪得無厭的人。⑥以厚其室——用(這種方式)充裕自己的家產。⑦及其怠而躓也——等到他因疏忽大意而摔了跤了。⑧黜(chu)棄之——指被罷免不用。⑨遷徙之——指被降調到遠方去。⑩病——困頓。⑾不艾——不止,不絕。此處指不肯善罷甘休。⑿大其祿——增加俸祿。⒀滋甚——更加厲害。⒁魁然——高大的樣子。
賞析這是一篇寓言小品。作者借寫蝜蝂持取不止、爬高喪命的習性和下場,而抨擊那些嗜取無厭、貪財亡命之徒,以小見大,寄寓深意。
一篇作品的成敗,與作者的命題立意關系極大。我們知道,“傳”,本是記載人物事跡的文章,而柳宗元卻為蝜蝂作“傳”,這就使人耳目一新。題目本身即有擬人意味,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文章是按作者的立意營構的。這篇僅有167個字的小品,分成前后兩個段落。第一段是為蝜蝂小蟲畫像立傳。作者用簡潔而幽默的語言刻畫蝜蝂的習性和形象。寫得活靈活現,嘲諷之意蘊含其中,簡潔中不失細膩,為突出后一段的“貪夫殉財”做了有力鋪墊,具有“金鋪錦帳,寓意則靈”(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之妙。第二段是作者為貪夫畫像立傳。與前一段構成了蟲、人對舉成文的布局。作者的高明處,就是以蝜蝂的刻繪為賓,以貪財好名之徒為主,形成互為映照,疊合映托,從而自然地得出“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的結論。點明寓意,表現出“憤世嫉俗意,寄在草木蟲”的深意,一針見血地切中貪官污吏的靈魂。最后一句“亦足哀夫”,抒發了自己的牢愁和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憤慨,簡短有力,令人深思。
上一篇:《繩妓》原文|賞析
下一篇:《磬怪》原文|賞析